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杨文进、张曦)5月11日,冀东民俗院邀请市杂文学会在该院举办“感受民俗 品味乡愁”杂文研讨会。来自市杂文学会的30余名作家、学者一起研究探讨了杂文与民俗的融合,民俗与文化的共鸣。同时,以杂文作家的视角挖掘民俗文化的内涵,深入探究民俗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市杂文学会成立于1984年,是我市文学创作中的一支劲旅,会员多次发表影响力较强的杂文作品。冀东民俗院坐落于丰润区石各庄镇四户村。据院主侯宗友介绍,此宅院建于晚清年间,距今160年左右。院内收藏了2000多件冀东民俗老物件,另外还收藏了大量的冀东各县县志、文化志、民俗书籍、非遗精品、人物介绍等。除了以上静态的文物之外,每年还定期举办多种形式的动态文化展演活动,并且常年接待众多的采风团队,已经成为大、中、小学生民俗文化教育基地、市科普教育基地,以及多个单位的活动基地和创作基地。据了解,侯宗友已编纂冀东民俗院系列丛书《沃土》《郷風》《郷音》《郷情》《郷恋》《郷景》等六部,充分发挥了小院弘扬传承冀东民俗文化的平台作用。当天,市杂文学会为冀东民俗院举行了“杂文作家创作基地”授牌仪式,部分杂文作家向该院捐赠了文学作品,保定新莲池书院、遵化市作家协会等发来祝贺信。
图为活动现场。杨文进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