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起舞 “龙身”腾跃
唐山市丰润区轨道交通产业聚链成群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光明
4月23日,由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车唐山公司”)与冀东发展集团冀东装备公司联合组建的唐山工业设计创新工作室联盟在唐山市丰润区揭牌。这是中车唐山公司在产业链上下游、跨行业协同创新方面的又一有效探索。
唐山市丰润区被誉为“中国高铁之乡”,中车唐山公司坐落于此。近年来,丰润区围绕中车唐山公司这个行业“龙头”,加速推动轨道交通产业“裂变式”发展。如今,该区已汇聚相关配套企业155家,形成一条完整产业链,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已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澎湃引擎。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生产的时速350公里CRH380B高速动车组。吴宏道 摄
产城同频,“智造”赋能,新赛道跑出加速度
生产一辆复兴号车体需要多久?中车唐山公司给出的答案是——不到半天。
在这里,代表“中国速度”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关键零部件生产及物流全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平均日产3辆车体,跑出了数智化生产的“中国速度”。
中车唐山公司前身为“中国第一家铁路工厂”——胥各庄修车厂。20世纪70年代,为适应城市发展和产业升级需求,中车唐山公司整体搬迁至丰润区。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供图
“当时,丰润区以钢铁、水泥等为重要支柱产业,产业结构偏重,正积极谋求发展‘新赛道’。”丰润区发改局局长朱弘儒介绍,2009年河北省政府和唐山市政府分别与中车唐山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以此为契机,丰润区将轨道交通产业作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龙头产业,围绕项目建设、土地供应、资金奖补、基础配套等方面,给予全面政策支持,专项用于承接轨道交通产业项目和企业入驻。
朱弘儒介绍,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一个分支,轨道交通产业要想发展得好,不仅仅靠产业配套这么简单,而是要不断加强人才引进、技术创新。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吴可超 摄
于是,丰润区启动了“三个率先”建设,即在全国率先启动建设集制造检修、科技研发、综合服务于一体的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发展中心;在京津冀地区率先启动建设规划面积1800亩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在行业内率先谋划组建覆盖完整产业链条的唐山智能轨道交通产业联盟。
2017年,随着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动车组“复兴号”开跑,中国高铁进入智能制造时代。这不仅推动中车唐山公司数智化转型的步伐,也让丰润区看到推动轨道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数智化转型不仅让企业提质增效的同时,也引领了区域产业的共振频率。”朱弘儒说。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唐山基地声学实验室。吴可超 摄
推动校企合作、加强招才引智、搭建创新平台……围绕产业创新生态建设,丰润区持续发力。
2023年9月28日,唐山市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协同发展共同体成立。唐山市政府、唐山市丰润区政府,以及中车唐山公司、德铁系统技术有限公司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北京交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通过政企、校企、企企协同共建、共研、共育,实现轨道交通行业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互补共享,全面推动轨道交通产业上下游企业、院校深层次对接。
“龙头”起舞,“龙身”腾跃,推动轨道交通产业“裂变式”发展
与中车唐山公司仅一墙之隔,唐山华达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便是国内高铁座椅重点的供应商。
唐山华达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人员正在测试座椅数据。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杨雨熹 摄
作为一家有着40多年发展历史的老牌轨道交通企业,华达公司有自己的成功秘诀:“中车唐山公司生产的列车走到哪,我们的产品就跟到哪。”
5月12日,在华达公司打胶生产车间,打胶机器人正挥舞着手臂完成动车组车窗内框的打胶工作。
“打胶工艺特殊,不仅对温度、湿度、环境清洁度有要求,还对胶量稳定性和一致性要求非常高。”华达公司副总经理裴金川说,采用打胶机器人,5分钟便能完成一扇内框的打胶的工作,而且还确保了打胶的均匀性和连续性。
过去,华达公司主要生产普通列车装备。近年来,华达公司紧跟中车唐山公司发展步伐,加大科研投入、拓展产品种类,目前已经取得各类列车座椅专利11项,成为中车唐山公司第一家本地化的座椅供应商。
唐山华达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机器人正在打胶。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杨雨熹 摄
在丰润区,围绕中车唐山公司做配套服务的企业,不仅华达公司一家。
“一列高铁的零部件就有一万多种,中车唐山公司的配套供应商有800多家。”在朱弘儒看来,这是巨大的产业发展空间。
此前,中车唐山公司的零部件供应等许多配套服务在外地。“如果在本地采购,企业成本会更低,区域经济也势必有更强劲的发展动能。”朱弘儒说,丰润区政府与中车唐山公司建立了会商机制,同向发力,聚集轨道交通产业上下游企业。
一方面,丰润区从项目的招引、开工建设和项目落地以及梯度培育上,给予配套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另一方面,中车唐山公司也向上下游企业分享其设计、研发、试验和检测平台,为落地的配套企业提供技术支撑。
唐山华达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杨雨熹 摄
良好的营商环境和独特的产业链优势,不断吸引外地企业来丰润安家建厂。路星唐山轨道客车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
“我们的总部在吉林长春,专门为高速动车组提供装饰配件,在这里建起分厂后,企业发展更有活力。”路星唐山轨道客车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拱振起介绍,如今,企业物流成本大大降低,产品占中车唐山公司的采购份额由10%提升到40%。
随着轨道交通产业“延链开花”,丰润区目前已汇聚轨道交通配套企业155家。2024年,全区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192.26亿元,同比增长15.2%;唐山本地配套率达到33.01%,较2023年提升2.69个百分点。
从产业数字化到数字产业化,产业“配角”变身链上主角
理论教学,案例解析,实战演练……日前,河北中车数智科技有限公司网络安全技术员忙个不停,为来自全国十多所高校的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技术培训。
河北中车数智科技有限公司。唐山市丰润区委宣传部供图
“最初,我们的团队只是为中车唐山公司提供数字化及网络技术支持,如今,公司的业务除了网络安全技术培训,还包含数字化系统相关产品研发运维等多项内容,合作方遍布各地。”河北中车数智科技公司副总经理张波说。
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培养了一批数智化实践型人才。作为中车唐山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河北中车数智团队中的技术人员绝大多数历经了高铁生产的数智化改造,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生产的石家庄1号线A型地铁列车。吴可超 摄
2023年10月公司成立以来,河北中车数智团队仅用一年多时间,便完成从职能结构单一职能到业务多点开花的跨越。
在中车数智公司,记者发现,几名工程师正忙着维护丰润区智慧水务平台。这是企业成立以来,接到的首个本土大单。
为提升企业在当地市场的占有率,丰润区积极牵线搭桥,推动项目精准落地。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研发大楼。吴可超 摄
河北中车数智科技公司办公楼前,一块写有“唐山丰润数字创新示范产业园”的牌匾格外醒目。这是丰润区着力建设的网络安全及数字化产业园区,园区的龙头便是河北中车数智。
“产业配角”变身“链上主角”,企业有了效益新增长点,政府有了产业发展新着力点。瞄准网络安全、智慧城市、职业教育等发展方向,这个园区正积极引进行业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强与高校合作,央地协同打造网络安全实训基地、网络安全技术创新平台等。2024年,该园区完成产值1.75亿元,2025年预计完成产值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