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5 07:46:06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唐山持续释放信用惠企红利 信用越来越管用了

我市持续释放信用惠企红利

信用越来越管用了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 单宇 通讯员 薛岳楠)“信用报告真的太管用了!”近日,唐山耀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春涛在办理公司业务时惊喜地对记者说,“我们公司正在申请融资,往常办理无违法违规证明需要跑很多部门、花费很长时间,现在只需登录信用唐山网站,一次就能免费办理下来,又快速又便捷,真是了不得啊!”

张经理提及的信用报告,是我市自去年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的专项信用报告代替有无违法违规证明改革,截至目前,经营主体已下载专项信用报告2487份,代替了2.52万份无违法违规证明。

今年以来,我市在成功创建第四批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城市综合信用排名全国领先的基础上,持续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深化拓展信用应用场景,提升信用服务质效。

开展跨区域信用合作,开创政务便利新局面。今年3月,我市与天津市静海区、保定市签署信用共建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建立信用分互认和信息共享机制,创新“信用+”守信激励产品和服务,不断推动信用在旅游、出行、购物等领域跨区域场景应用;通过推动专项信用报告跨区域互认,进一步深化专项信用报告代替有无违法违规证明改革,让企业在更大范围内享受便捷的信用服务。

运用信用激励手段,释放信用惠企红利。近日,我市印发《唐山市企业守信激励优化营商环境九项措施(试行)》,对激励对象首次出现的非主观故意且未造成严重影响的轻微违法行为,实行“首违不罚”;将守信激励对象列入监督执法和监管正面清单,不主动实施现场检查,采用在线监控等非现场检查方式,实现“无事不扰”。同时,守信企业还可享受政务服务、金融支持等方面的“优待”,享受更多信用红利。

完善信用监管流程,构建高效便捷信用修复模式。推行“信用修复高效办成一件事”,按照“一套材料、单次采集、多方共用”的工作机制,对涉40个部门的企业行政处罚、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失信主体名单3类信用修复事项,优化业务办理流程,实现了信用修复线下“只进一门”、线上“一网办理”;打破地域管辖限制,以交通运输为试点领域,为受到异地处罚的失信企业提供信用修复“本地帮服务”。今年以来,共帮助企业办理信用修复700余件,跨省信用修复180余件。

良好的信用环境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市行政审批局信用科副科长蔡陆洋介绍:“接下来,我市将深挖信用数据价值,进一步创新探索更多更好的‘信用+’应用场景,推动信用体系建设由‘建’转‘用’,让守信主体享受更多信用红利。”

编辑: 江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