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7 07:24:08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唐山“双盲”评审护航公平竞争

织密制度网

我市“双盲”评审护航公平竞争

记者 单宇 通讯员 薛岳楠

“过去评标专家库像被切成了豆腐块。”在唐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组织开标业务的招标代理机构——河北华理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李翠回忆,以前他们代理的项目中,多次抽到本地专家,“就像旋转餐桌上的那道招牌菜,转来转去总停在同一位置”。

转折发生在今年3月,唐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严格落实“双盲”评审+远程异地评标要求,实行“专家盲抽+就近盲评”评审制度。所有依法必招项目必须通过全省统一的远程异地评标协调系统随机盲抽专家,每个项目只有甲方代表在本地交易中心,其余专家按照就近原则到当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参与评审工作,专家身份信息全程加密、互不见面,评审会议系统全程“遮脸变声”交流、全程实时录像留痕。

“这才是真正的开盲盒。”项目评审结束后,李翠表示,“本次项目四位专家分别来自石家庄、秦皇岛、衡水和张家口,最远的两地相距500公里,打破了延续二十年的地缘评审困局,确实做到了阳光交易!”

这是一个招标代理对我市“双盲”工作的点赞,真切道出了我市在不断深化“双盲”评审改革、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效能、打造“双盲”评审改革唐山样板工作中的动真求实。

自今年3月1日起,我市行政审批部门全面推行远程异地评标,所有依法必须招标项目和政府采购公开招标项目实行开展省内远程异地评标,实现全省更大范围的“盲抽、盲评”,打破本地评标专家“小圈子”,推动优质专家资源跨省市、跨行业互联共享。

啥是“双盲”评审?

简单来说,“双盲”就是不知道谁来评标,专家也不知道评谁的标,互相之间都不知道,也就是“盲抽”和“盲评”。“盲抽”,就是系统随机抽取评标专家,随机安排座席;“盲评”,就是评委在不知道投标人信息的情况下进行评审,而且标书从页面大小到字号和字体颜色等等都要统一,每个专家独立评审、独立打分,专家打完分会上传到系统,系统自动汇总得分,确定中标候选人。

这样的招投标够透明,要求也够严格。“双盲”评审跟高考阅卷一样,主打的就是一个公平。要想在专家那里拿到高分,就要各凭真本事了。

在全面推行远程异地评标的同时,我市聚焦健全完善“双盲”配套机制体系,进一步扎紧制度笼子,夯实各方主体责任、严格规范交易行为,以此不断健全完善制度,建立全角色规范化管理体系,为我市“双盲”评审工作公平竞争保驾护航——

深入开展交易制度体系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第一现场”作用,修订完善涉及全流程交易服务规范、全链条监管、安全应急处置3大类18小项的全市交易平台管理制度和涉及30个服务事项118个廉政风险点的风险防控手册,制发《唐山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制度汇编》,市县两级交易平台统一执行。重新修订完善包含服务规范制度、进场交易管理、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等6部分45项的市本级交易平台内控制度,实现业务全覆盖。

规范的制度体系带来的是根本上的公平。我市本地一家公司的一位投标负责人表示,“双盲”评审对于他们是一项重大利好。“以前,大公司标书凭着名号就有很大优势,甲方也好、专家也好,肯定都倾向于大公司,我们的技术标做得再扎实,很多时候也都得陪跑。‘双盲’开展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技术标都是暗标了,格式也统一,大厂小厂也看不出来谁是谁,我们只管做好标书,争取在暗标部分得更高的分,机会也就更多了。”

创新服务机构“驾驶员”评价机制。全省首创服务机构“驾驶员12分”评价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招标代理机构、第三方交易平台机构的现场见证管理。每12个月的评价周期内,赋予服务机构12分基础分,对其场内不良行为实施扣分评价,定期公示评价结果,既为招标人择优选择服务提供了参考,也对规范中介服务机构现场行为起到了促进作用。

一位招标代理机构的工作人员表示,开展“双盲”以来,各方面变化都很大,每个细节都更加规范,作为招标代理,只有规范做事,才能立足长远。关于专家抽取工作,他说:“以前我们来抽专家都是提前半天、一天,需要专门安排时间来一趟。现在时间也统一了,都是开标当天抽,这种改变挺好的。”他表示:“‘双盲’、远程异地让评标更加公平公正,这当然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强化评标委员会现场管理。从提升“零接触”管理着手,高标准改造升级开评标场地各功能区域,设置专家“双盲”分散评标区、招标(采购)人独立评标区、招标代理工作区、谈判磋商区、隔夜评标区5大功能分区和甲方代表(招标代理机构)、评标专家2个专用通道,评标专家凭身份证自助核验身份、自动获取独立评标舱位、自行落座评标。场内滚动播放行为标准、廉政提醒、警示教育,规范场内交易人员言行。设置全程全景高清监控,对人员聚集、逗留、交流等偶发情况实时预警,提升物理隔离质效,保证评标公平公正。

某大学评标专家最近到唐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参加“双盲”项目评标,自感与以前的体验有很大不同。这位专家说:“无论是门禁、全程录像,还是线上会议,都太正规了,也都太严格了。”

对门禁的评价,专家说:“门禁真严格,不光是手机不让带进去,连智能手环、手表什么的都能检测出来。”

对全程录像的评价,专家说:“每人单独一个房间,几个摄像头全程对着,刚开始还挺不适应,连咳嗽一下都怕被怀疑在暗示什么。”

对线上会议的评价,专家说:“以前大家都在一个屋里,经常碰见熟人,跟其他专家也好,甲方代表也好,关系近了,有情况商量着来,难免有时打分会不客观。现在这样,都不见面也挺好,连声音都听不出来是谁,我们就做好本职工作,不用有什么顾忌了。”

……

营商环境千万条,企业感受第一条。在我市,投标“不出门”、开标“不见面”、评标“屏对屏”、办事“零跑腿”已成为招标投标领域的常态,而这也不断增强了经营主体的获得感。

中标唐山海港经开区高温高压热蒸汽项目穿越港专线、北储线铁路工程的山西中远国铁建设有限公司项目副经理智平江,为唐山的“双盲”评审不住点赞:“我从事投标工作很多年,像我们外来企业,之前总担心其他竞标人走后门、托关系,我们白忙活一场。现在靠实力说话,我们以后参与唐山投标更放心了。”

据了解,自“双盲”评审改革推行以来,全市参与招标投标活动的经营主体总量达到19342个,同比增长34%,不仅提高了市场的活跃度和竞争力,更是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编辑: 穆俊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