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3 09:50:40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赴春约 话成长 筑未来

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滦南与乐亭两县纷纷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让少年儿童成为非遗传承的新生力量。

滦南县文化底蕴深厚,孕育了评剧、皮影、乐亭大鼓“冀东文艺三枝花”。自2010年起,滦南县文旅局就与学校、幼儿园合作,将乐亭大鼓、评剧等非遗引入校园。评剧课堂上,专业教师和民间艺人倾囊相授,孩子们通过校本课程、社团活动等,深入学习评剧知识。剪纸课中,红纸在孩子们手中化作精美图案;皮影活动里,他们好奇又专注地操纵影人,感受光影魅力。 

乐亭县同样不遗余力推广非遗。乐亭大鼓、乐亭皮影戏等国家级非遗项目在校园绽放光彩。小演员们在舞台上表演乐亭大鼓,一招一式有模有样。乐亭皮影戏造型独特、唱腔婉转,深受孩子们喜爱。当地通过“非遗进校园”、开办小学员培训班等举措,让非遗艺术在青少年中扎根。

目前,滦南县已建成20个校园辅导基地,倴城镇逸夫小学等被评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乐亭县也持续投入资金保护传承非遗。两县在非遗传承之路上携手前行,让孩子们在节日中领略家乡文化魅力,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活力,让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唐山劳动日报记者 张北男 通讯员 韩志红 刘江涛 摄影报道

滦南县第二幼儿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皮影。

乐亭县的乐亭大鼓小演员们在表演中。

滦南县司各庄镇周各庄中心小学教师传授学生们剪纸技艺。

滦南县“冀东文艺三枝花”研究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到第一实验小学教学生们学习评剧。


路北区祥富小学作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着力推动足球文化与科技教育深度融合,并在全市率先引入“无人机足球”项目进校园,通过“文化浸润+课程创新+赛事赋能”三维体系,让足球从竞技运动升级为“五育融合”的育人载体,以“小足球”撬动“大教育”,为青少年成长注入健康力、文化力与创造力。

唐山劳动日报记者 徐慧 吕光宇 摄影报道

力量与柔美的结合,诠释出啦啦操的别样魅力。

以“无人机足球”课程为核心打造特色校本课程。

绿荫筑梦,球韵育人。


丰南区西城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该校通过比特实验室及机器人教室创新教育模式,开启学生们科技探索精彩旅程。学校比特实验室将物联网技术与艺术课程有机结合,给学生一个放飞梦想的舞台,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同时锻炼团队合作、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发挥各自特长;机器人教室拥有多套能力风暴和纳深机器人套件,配备学生电脑及编程软件、移动多媒体教学设备,从基础知识到竞赛课程,循序渐进。在这里,学生探索机器人奥秘,培养逻辑、创新与协作能力,为启蒙学生未来、投身智能科技领域打下根基。

唐山劳动日报记者 杜雯拓 摄影报道

在比特实验室,学生们通过DIY教具综合展示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团队合作和语言表达能力、艺术审美能力。

机器人教室里老师演示编程机器人,通过实操性教学,课堂变得奇妙新颖。

老师通过智能编程为学生演示智能垃圾分拣系统。

编辑: 刘海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