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医生”守护万家灯火
——记全国劳动模范、国网唐山供电公司二次检修中心四级职员王伟
记者 韩冬 通讯员 桂宝利
5月12日,在国网唐山供电公司220千伏君瑞变电站,王伟和同事正在开展“基于机器视觉的二次设备智能巡控系统”项目试验。这一创新项目不仅能够全面、及时地发现设备缺陷,还能通过智能机械臂进行远程处理,极大地提升了巡检效率和缺陷处理的及时性。
全国劳动模范、国网唐山供电公司二次检修中心四级职员王伟
“如果对设备不了解,就不会给它‘把脉’。”这是“电网医生”王伟常说的一句话。今年43岁的他已经扎根一线21载,带领团队攻克百余项技术难题,倾囊相授培养58名技术骨干。从青涩学徒到行业标杆,王伟先后获得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河北省突出贡献技师、十大金牌工人、五一劳动奖章等殊荣,近日他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刻苦钻研,做工作上的“定盘星”
2004年,王伟参加工作,由于二次检修专业所涉知识点繁杂,当面对继电保护装置密如蛛网的线路时,常常无所适从。为尽快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王伟时常向老师傅、同事们虚心请教,勤跑现场,搜集资料,通过点滴积累,他“啃”下了278册专业书籍、“攒”下了36本手写笔记。
凭借对专业技术的钻研热情,王伟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在接到故障处理任务时,他总能迅速准确地判断出故障的性质和位置,为抢修争取宝贵的时间。2008年,年仅25岁的他成为变电二次运检六班的班长,是当时公司最年轻的班组长。
2015年,在220千伏石榴河变电站保护校验过程中,他凭借丰富经验,诊断出一处开关机构内螺栓未紧固连接可能导致变压器烧损的安全隐患,并带着同事及时消除,该安全防范事件获得了当年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安全专项奖。
2020年,在220千伏郭家屯变电站的改造过程中,王伟作为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连续奋战100余天,成功避免了多项电网风险,为电网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宝贵经验。
凭借过硬的设备“诊断”本领和丰富的科研攻关经验,王伟先后完成38座变电站的验收启动新投和现场运行规程修订工作,多次作为技术专家主持技改大修、缺陷处理和事故分析,及时发现并处理重大安全隐患14项,一直发挥着工作中“定盘星”作用。
勇于创新,做创新创效的引领者
走进王伟劳模创新工作室,墙上“发现问题就是成绩,解决问题就是创新”的标语格外醒目。工作中,王伟针对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运用创新思维突破攻关,并坚持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炼总结成工作规范,不断改进完善。
2012年,为了提高检修效率,减少“误操作”,王伟带领班组技术人员跑遍了93座110千伏变电站,编写出《110千伏备自投自适应方式的应用》。同年,该成果在唐山供电公司推广应用,每年可为企业节约经营成本65万余元,简化倒闸操作步骤近1000项,节省工时近900小时,被河北省总工会评为“十佳职工金点子”。
“分合闸过程中一旦出现保护测控装置通信中断故障,则无法遥控分合高压开关,严重延误停送电时间,造成经济损失。”2021年,王伟带领工作室成员成立攻坚小组,以远距离无线电通信技术搭建指令传输通道,完成遥控器与动作装置之间指令及图像快速传输,成功研制便携式安全智能应急分合闸装置,实现分合闸操作,并于2022年在变电站投入使用,成功率达100%。
王伟在创新创效道路上不断开拓,时至今日,他带领创新团队完成创新成果291项,授权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69项,13项成果获省部级技术成果奖,46项技术革新获河北省优秀质量管理成果奖。这些成果的成功应用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达3672万元。
甘于奉献,做薪火相传的引路人
在二次检修中心220千伏模拟变电站实训室,每天都会有员工在这里模拟练习二次检修作业、故障缺陷处置等操作流程。该实训室完全由王伟带领员工们独立设计施工、安装调试,为保护、自动化、交直流三大专业的实操训练和技术比武提供平台,成为锻炼员工技能水平的“练兵场”。
如何把自己的技能传授给员工?王伟积极开展“名师带徒”活动,与创新工作室骨干结对帮扶,鼓励青年牵头小微创新课题,并依托实训室,打造“理论沙盘推演+现场沉浸教学+数字实训”三维培养模式,通过指导、授课、示范、答疑等多种形式,培养员工岗位履职、创新创效、专业研究等7个大项的职业能力提升。
2013年,王伟作为讲师为当年入职的新员工授课,并被评为国网技术学院优秀兼职培训师。如今,他已累计授课678课时,并多次荣获优秀兼职培训师称号。
近年来,在王伟的带动培养下,团队中58人的技术等级和职称得到提升,培养出国网公司级专家2名、省公司级专家5名、地市公司级专家4名,9名成员荣获唐山供电公司首席员工称号,3名徒弟入选国家电网公司青年人才托举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