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 王楠 通讯员 董铁曼 贾长胜)近日,由唐山师范学院教育学院精心组织的河北省“国培计划”小学劳动骨干教师团队,走进曹妃甸十里海劳动基地与曹妃甸城市馆,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校外实践基地参观研修与参与式培训活动,为小学劳动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能。
曹妃甸十里海劳动基地,作为国家级科技兴海示范区,以其先进的海水养殖技术和深厚的科研底蕴,成为了本次研修活动的亮点之一。骨干教师们深入河豚现代化养殖车间,亲身体验了从河豚繁育到生态养殖的全链条技术,深刻感受到了科技赋能劳动的创新魅力。基地技术专家结合养殖实践,分享了将生物科学知识、环保理念、工匠精神融入劳动教育的有效路径,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图为国培学员参观曹妃甸城市馆。董铁曼摄影
在研讨环节,教师们围绕“如何开发小学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了设计“观察养殖”“简易生态缸搭建”等跨学科项目的创新思路,旨在将基地的科技劳动案例转化为小学劳动课堂的实践素材,打破传统劳动教育“简单体力劳动”的局限,推动劳动教育向科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
随后,教师们来到曹妃甸城市馆,通过数字沙盘、沉浸式影像等科技手段,全景感受了曹妃甸从滩涂渔村到现代化港口新城的发展奇迹。老师们深刻认识到劳动在城市建设中的核心作用,纷纷表示将把城市发展中的劳动故事、重大工程建设案例改编为劳动教育情境课程,引导学生感悟劳动创造价值的深层意义,培养学生对家乡、对国家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增强劳动光荣的价值认同。
图为国培学员在劳动实践基地动物园观看鸵鸟蛋。 董铁曼摄影
此次实践研修活动对小学劳动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它为劳动课程开发提供了鲜活资源,将曹妃甸的产业实践与地域文化转化为可操作的课程模块,助力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另一方面,通过参与式培训模式,引导教师探索“做中学、学中创”的教学方法,推动劳动教育从传统的技能传授向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深度转变。
图为陈秀梅教授和学员一起观看智能展示平台 董铁曼摄影
唐山师范学院教育学院陈秀梅教授表示:“此次活动旨在打破劳动教育与现实生活的壁垒,让教师们在工业、渔业等产业一线汲取养分,反哺课堂教学。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实践研修模式,助力小学劳动教育实现从‘课程开设’到‘内涵发展’的跨越。”
参与研修的小学劳动骨干教师张涵感慨地说:“此次曹妃甸之行让我深受触动。在十里海劳动基地,我亲眼见证了科技如何重塑传统养殖产业,那些智能化的养殖设备、环环相扣的生态养殖链条,让我深刻意识到劳动教育早已突破‘挥汗如雨’的刻板印象。原来劳动教育可以如此生动地串联起多学科知识。在城市馆,曹妃甸从滩涂到新城的蝶变故事,让我看到劳动在时代发展中的磅礴力量。这不仅是一次学习,更是一场思想的革新。回到课堂后,我会将这些鲜活案例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项目,带着孩子们参与到活动中,触摸劳动的温度,感悟创造的价值,让劳动教育真正成为点亮学生成长的一盏明灯。”
图为学员到河豚小镇劳动基地体验 张涵摄影
此次研修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小学劳动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高校、教育行政部门与实践基地协同育人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模式,为小学劳动学科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