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 梁赞英 通讯员 韩志红)“以前这里是个废弃的大坑,垃圾遍地,臭气熏天,村民都绕着走。村里通过清淤疏浚、填土筑基,建成了2400多平方米的广场,配套铺设了面包砖和护坡砖,砌筑规整围墙,废弃大坑摇身一变成了大伙遛弯儿的好地方。晚上路灯一亮,照得人心里都敞亮!”谈及村里的新变化,滦南县胡各庄镇戚庄村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今年以来,滦南县各镇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为民办实事为抓手,从群众需求出发,聚焦民生痛点,精准发力,推动民生实事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落实,以党建引领助推乡村振兴,用红色力量让一件件民生“暖心事”落地生根,以实际行动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小工程”绘就民生幸福底色。姚王庄镇改造用电线路38700米,联合供电所为郑庄、洪庄等5个村更换生活用电线路4.5万米,完成电表更换110块、表箱23个,安装农田用水保安器3个、路灯110个,打井2口;铺设农田石渣路2410米,清理排水沟4700米,全镇栽种紫叶稠李、玉兰花等树苗170棵;该镇李营村富民路两侧栽种串红3800棵,打造宣传护栏200米,有效提升了乡村颜值。青坨营镇对15个村上世纪80年代老旧农村高压线路进行了全面更换,累计更换线路17000米;积极推进连村道路建设,修通任六庄至北夏庄村连村路366米,北荣各庄至北夏庄村连村路750米,小水坡至石庄户村连村路2120米。宋道口镇全力抓好为民办实事,建立意见台账,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该镇西泽坨村新建沥青路面13306平方米,拓宽路面铺设面包砖896平方米,养老小食堂志愿者主动为食堂捐款捐物,每天中午有40名左右75周岁以上老年人就餐;北套村新修水泥路6000余平方米,清理村东河道1000延长米,在村委会旁坑塘安装防护栏240延长米,修建坑塘水泥路面300延长米。
“强引领”托起村民致富梦。各镇党委根据村情实际和发展需求,以特色产业为抓手,坚持“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形成“联合党委+村党支部+公司+农户”“联合党委+村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推动区域连片发展。安各庄镇党委建立“市场导向型”品种筛选机制,多次带领农户参观考察,引入优柿三号、超甜2号、丑果409等15个特色品种,形成以口感型大、中果及小西红柿为主的产品结构;通过举办五届番茄文化节、“番茄王”争霸、种植技术交流等活动加强宣传与合作,组织参加各类展销活动20余次,在全国、全省各类比赛中荣获奖项,目前该镇建有大棚1.5万个,实现周年生产全年供应,年产各类番茄7.8万吨,日均出货量超200吨,惠及农户5000余户,平均每户年增收4.2万元,被誉为“冀东番茄第一镇”。姚王庄镇李营村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创新探索,以片区联动治理打破发展壁垒,用鲜花经济、有机种植激活产业活力;张麻湾村以党建引领推动鸡毛掸子产业破圈升级,构建“线下实体入驻+线上直播带货”的双轮驱动模式,实体店入驻唐山百货大楼、河头老街,带动30余名中老年妇女就业,吸纳大学生返乡社会实践10余人;后麻湾村充分发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优势,在稳固冬储大白菜产业的同时,积极推动种植结构转型,实现从单一裸地蔬菜种植向多品类果菜种植的跨越;寺上村深挖资源潜力,盘活村内空闲土地,建成一座高标准冷库,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仓储保鲜链条,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筑牢坚实基础。
一处处细微的改变,折射出一幅幅幸福生活的剪影。滦南县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以服务民生推进基层治理,在不断书写民生幸福的壮阔征程上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