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8 09:21:06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生活丨军训

eeb1d1c07c82217c901fa1111e975df.jpg

前天夜间,我做了一个奇异而浪漫的梦,梦中的我参军了,在炮兵团当了一名光荣的侦察员。在我方和敌方正在激烈对阵的时候,首长指示我,马上到敌方阵地,详细了解敌方炮阵布置情况,回来报告。敌方在我方南面,相隔一条小河,一座秃山,中间沟壑纵横,荆棘丛生。此时,双方炮火正酣,我便有三头六臂,也插翅难飞。正在发愁之际,我方一枚炮弹即将射出,我灵机一动,纵身跃上炮口,双手抓住正射出炮口的炮弹,向敌方飞去。双手当然灼热难耐,耳边冷风凛冽,但我咬紧牙关,驾驶着炮弹,瞬间来到敌方炮阵上方。往下一看,敌方布阵情况一目了然。怎么回去呢?此时,恰有敌方一枚炮弹,射向我方,我又纵身一跃,一把攥住敌方炮弹,飞回我方阵地,炮弹落地爆炸之前,我已跳到地上。出色完成了任务……

梦是心头想。我少有参军卫国之志,但阴差阳错,未能如愿,终生觉得遗憾,内心却始终念之。时常在梦中参加战斗,杀敌立功,就是自然的了。

昨天,在接孙女、孙子放学回家的路上,我把我的梦境给他们分享了,实则是向他们披露我少年的梦想,激发他们对军人的崇敬。

惊讶赞叹之余,孙女突然问我:“爷爷你打过真枪吗?”

“打过,在我高中军训的时候。”我说。

“呵呵,那太早了。”孙女说。此时,她双眼透过汽车琉璃望向窗外,似乎是在进行时间的穿越,想象我上高中军训的那个年代,怎么能够在她脑子里形成明确的时间概念。

“是啊,半个多世纪以前的事了。”我说。

他们想听。于是,我跟他们讲了那年军训的一些情节。

我的高中学校,是车轴山中学。开学一个多月,军训就开始了,为时两周。那时军训与现在学生军训的最大区别,或曰最大诱惑,有两点:一是现役军人亲自给我们上课;二是打真枪,真打枪。正值春天,学校门口里边那四棵几搂粗的槐树,已经冒出嫩绿的叶片。我们二班五十名同学,说笑着穿过槐树的绿荫,走出校门,来到操场。

操场在校门口南面。它的西面,是丰润境内南北贯通的交通动脉——邱柳线,东面和南面,则是一望无际的田野。一拨一拨的农民在地里干活,有马车、牛车在田间小路上来往穿梭。我们的心境开阔而明亮。

操场占地一百多亩,周围一圈杨柳,南侧正中是一个简易主席台。我们就在主席台东侧进行整队训练。军训的教官姓郑,高高的个子,腰板挺拔,瘦削的脸颊,黑黝黝的,长有不少粉刺疙瘩。他走路很快,说话声音有一点憨,但底气十足。据老师说,他是北边押库山某军营的一位军官,是山西人。学校每年各班的军训,都是从这个军营请来优秀的基层军官来校担任教官。我当时是班干部,和郑教官接触自然多些。他给我的印象是朴实、正派,刚毅、随和。和煦的春风,送来阵阵暖意。郑教官威武挺拔地站在我们前面。他绿色的军帽、军装、军鞋,闪烁着一股英气;鲜红的领章和帽徽,在春阳下熠熠生辉。我突然想起了电影《英雄儿女》,想起了小说《林海雪原》。从全班学生灵动的眼神中,我相信,这时的他们,心中无不升腾起一种豪迈的激情,荡漾起一种灿烂的理想,

两周,十二天的军训,郑教官要求严格,态度和蔼,如同我们的大哥哥一样,让我们敬重,让我们依赖。我们过得紧张有序,每天都在亢奋之中。

“立正”“稍息”“向右看齐”,是我在小学、初中上体育课时的基本动作,我觉得那是家常便饭。但直到这次军训,我才真正掌握了这些动作的要领。半年之后,班主任老师让我当了体育委员,每天带领学生跑操,课外活动,一直到高中毕业。我觉得,没有这两周的军训,一定谬种流传,贻笑大方,把全班学生带得松松垮垮。

郑教官是个特别讲卫生的人。他的军帽、军装、军鞋,整洁干净,风纪扣系得对称工整。他来到我们前面,总有一种洗衣粉淡淡的香味飘来。学校为教官专门安排了宿舍,教官吃住在学校。放学之后,郑教官邀请我们到他的宿舍去玩。我们总是看到,他的绿色床单,镜面一样铺在床上,一尘不染。他军用背包,挂在墙上。但墙面上贴着一张白纸,钉子上裹着一层白布。

那时,军帽和军用背包,是全国青年的最爱。特别是男生,如果有一顶军帽戴在头上,再有一个军用背包跨在肩上,别人就会高看三分,自己就觉得高人一等。休息的时候,我们男生,总是很不礼貌地抢戴他的军帽,他一点也不厌烦,让我们轮流着戴,回去他再刷洗。

匍匐前进,是最艰苦的一个项目,要胳膊和腿共同用力,还要舍得弄脏一身衣服。女生没有力气,又好干净,对这个项目总是畏缩不前,或编排特殊理由拒绝参加。郑教官就身先士卒,趴在地上反复示范,反复讲解。我班的团支书是女生。对个别编排理由的女生,他就通过团支书了解情况,对“谎报军情”者,耐心工作。最后,全班女生,都全部达标。郑教官为了感谢团支书,把自己的一个新军用茶缸赠给了她。

现在,我还可以把一床被子叠成横平竖直、见棱见角的一个长方体。这还是那时郑教官训练的结果。军训之前,男生起床,总是将被子胡乱一卷,烂泥一样摊在床上。有的干脆不叠。郑教官几次深入宿舍,手把手教给男生把被子叠好。两周军训之后,男生们没有再起床不叠被子的了。以后有了家庭,我还经常心血来潮,像当年军训一样把被子叠得见棱见角。我是在重温那段留在记忆深处的美好时光。

让我感觉最刺激、记忆最深的项目,当然是打靶。车轴山中学是在一座山上。北面山坡,苍松翠柏,山势陡峭。山顶上,矗立着文昌阁、无梁阁和药师灵塔,格局匀称,各呈英姿。南面山坡,则鳞次栉比,建有中式、欧式各种建筑。这就是学校的各种功能用房了。我们的教室,在山顶上。学校的靶场,在后山脚下一个沙坑里。

我们雄赳赳、气昂昂地从山的东面绕到山后。太阳被挡在了山的那边,这里肃静而阴凉。我们如同进入了战场,精神立马激奋和紧张起来。后山,有一个不大的山洞,还有学校的养猪场。在这之前,我和几个学生曾来过这里游玩,但每次也没有今天这样让我心旌摇荡。我们使用的是小口径步枪。九杆枪,全部是郑教官从部队上事先运送过来的。郑教官首先集中给我们讲解步枪的构造和原理,然后让我们竖起靶子。接着,他一个个指导我们持枪和瞄准。一杆步枪,比我想象的分量要重。拿在手里,扛在肩上,我心中不由就生出一种沉甸甸的神圣的感觉。

学生们,都如同进入实战一样地全神贯注。我们是分组进行打靶的,三个人一组。匍匐在地下,头前放一沙袋托起步枪,枪托顶在右肩前部,左手托住枪杆中间的护木,右手握住握把,食指伸进扳机孔内,准备随时扣动扳机。瞄准,是打好枪的最关键环节。三点一线,是瞄准的基本原理。照门、准星、目标,这三点通过我们的不断调整,确定在一条直线上时,就是我们扣动扳机的最佳时机。刮风、呼吸、心脏跳动、双手摆动等各种因素,都可以影响瞄准。瞄准是个可求、可遇、刹那间的事情。我记得,郑教官告诉我们瞄准的绝妙技巧是,边瞄准边慢慢搂动扳机,瞄准进行时,也是扳机搂动时,三点一旦成线,扳机已经搂过多半,这时发力将扳机搂到家,子弹便出膛射出,准确率最高。我们每人打十发子弹,最好成绩十环。我虽近视,但矫正视力为一点五。我上心,认真,首次打靶,竟获得了九点五环的优异成绩,受到了郑教官的表扬。

军训很累。每天要多吃一个窝头。但我觉得两周时间,过得太快,真想以后的生活,永远就是这样。

军训结束后的联欢,就在教室举行。这时我们发现,郑教官的歌还唱得很好。那天,他给我们演唱了《我是一个兵》、《扛起革命的枪》和《我为伟大祖国站岗》三首歌曲。他的声音不是特别响亮,但底气足,穿透力强,节奏铿锵。音乐李老师手风琴为他伴奏。教室里,回荡着阵阵掌声。

绿色的军装,红色的领章和帽徽,还有肩上的钢枪,是永远矗立在我心中的伟大形象。

孙女孙子听完我的讲述,好半天没有说话。最后伸出了大拇指!

(赵声仁)


编辑: 杨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