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8 07:21:15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唐山连续十八年进行防空警报试鸣 把“安不忘危”理念融入城市肌理

我市连续十八年进行防空警报试鸣

把“安不忘危”理念融入城市肌理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 回佳佳 通讯员 侯志江、朱振军、赵宪骏) “呜——呜——”7月7日10时,悠长、尖利的防空警报声,响彻整个城市上空,一声声刺耳的鸣响,既是对“七七事变”那段惨痛历史的深切缅怀,让人们再一次警醒历史不能忘怀,也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市居民国防观念和防空意识,检验我市人民防空预警报知能力。

今年是“七七事变”爆发88周年,我市已连续18年在“七七事变”纪念日拉响警报。“跟我走!往人防工程跑!”7月7日,滦州市金鼎东南别院社区的演练现场,156位居民猫着腰沿着疏散标识快跑,46岁的王女士攥着家门钥匙,跟着队伍冲进地下通道。“以前总觉得空袭是电影里的事,演练完才知道,咱家楼下的车库就是人防工程。”她指着墙上的“人防工程指示牌”,“箭头画得明明白白,带老人孩子跑也不慌,安全感更足了。”

“听得更清楚了,感觉比以前震撼多了。”家住路北区曙光楼社区的赵大爷已过花甲之年,亲历了唐山市18年的防空警报试鸣活动。他回忆道,“早年的警报声音小,有时在厨房忙碌都听不真切。现在这警报声一响,听得明明白白,特别有警示性。”

作为人民防空行动的首要手段——“鸣”,是“走、藏、消”的前提与保证。2024年,全国首个“地下+地上+移动”防空警报体系在唐山市第九中学落地建成。18年来,搭载超短波、北斗、光缆通信的“一键鸣响”全域防空警报网实现了城市主城区、人口密集区、重要目标区全覆盖。

“同学们看仔细,这个防毒面具要这样扣住下巴……”近日,在路北区壹零壹小学的教室里,市国动办的工作人员正举着装备耐心演示。副校长付鑫感慨道:“这几年,‘防空防灾进校园’的活动更多了,形式更丰富了,孩子们不仅切身聆听到了防空防灾知识技能,更通过实践活动亲身感受到了这场教育的深远意义!”

据了解,唐山国动办联合宣传、应急、退役等部门创新融合“国防、人防、应急、拥军”四大主题,构建“理论宣讲+技能实训+情感共鸣”的立体宣教体系,累计举办专题活动110余场,覆盖全市机关、企业、社区、学校等各类主体,每年受众稳定在2万人以上,实现了“1+1+1+1>4”的协同宣传效应。

十八载警钟长鸣,我市的防空警报试鸣已发展为集警报、教育、演练于一体的安全文化符号,见证了这座城市人民防空事业的蓬勃发展与不断壮大。当警报声中少年熟练演示防护动作,当社区老人自发巡查人防工程,“安不忘危”的理念早已融入城市肌理。“这不是简单的警报试鸣,而是一座城市对安全最坚定的承诺。”市国动办主任沙志利说。

编辑: 江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