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0 09:02:13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郭立伟:以“三个好”为指引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以“三个好”为指引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记丰南区人大代表、胥各庄镇蛮子坨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郭立伟

记者 媛媛 通讯员 马惠

作为丰南区人大代表、胥各庄镇蛮子坨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郭立伟始终以“履职作用好、岗位业绩好、社会形象好”为行动坐标,将人大代表的责任与基层发展的使命深度融合,带领村民探索出一条“生态赋能产业、治理凝聚民心”的振兴路径,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立足本职建功立业”的实践内涵,为唐山高质量发展贡献了生动的基层样本。

履职为民 架起党群“连心桥”

“人大代表不是荣誉,而是责任;不是头衔,而是担当。”这是郭立伟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自当选人大代表以来,他始终将“听民声、汇民智、解民忧”作为履职初心,主动搭建沟通平台,创新服务模式。

听民意,接地气。他在村委会设立“支书说事堂”,坚持每日接待群众,累计化解土地纠纷、邻里矛盾等63件;走街串巷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余件,建立台账逐一销号。为改善村民出行条件,他提出《关于解决学院路蛮子坨段地道桥机动车占用非机动车道行驶问题的建议》,推动交通隐患整治;针对农田水利短板,他提交的《关于学院路方向基本农田建围堰的建议》被列为区优秀代表建议,惠及周边千亩良田。

聚民智,谋发展。郭立伟深知,乡村振兴需要汇聚群众智慧。他积极参与人大组织的视察调研、执法检查等活动12次,围绕农村基础设施、文旅融合等方向提出5条高质量建议,推动政策向基层倾斜。在他的推动下,蛮子坨村成为人大代表联络示范点,真正实现“代表在身边,履职有实效”。

产业兴村 跑出发展“加速度”

“产业兴则乡村兴,百姓富则乡村强。”郭立伟立足蛮子坨村毗邻唐山南湖的区位优势,以“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为突破口,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做强绿色产业,激活内生动力。郭立伟牵头与镇农发公司合作,投资2000万元建设“落草河畔”农文旅项目,形成“两核、两带、六片区”发展格局。其中,“织锦楼”游客中心、“乡音无改”年代记忆馆、复建胥各庄老火车站等特色景点,成为唐山乡村旅游新名片。借助“蛮子坨老郭”抖音账号,郭立伟带领村民直播带货,将“沙地生姜”“蛮子坨豆腐”打造成网红产品,带动豆腐产业年增收15万元,生姜种植规模扩大至200亩,亩均收益提升40%。

完善配套服务,提升文旅品质。为让游客“留得下、住得好”,他推动建设“河畔人家”特色民宿,首期8套民宿入住率达90%,游客盛赞“乡土味浓、舒适感足”。同时,建成“长者食堂”为80岁以上老人提供低价营养餐,开设“四点半课堂”解决留守儿童看护难题,让发展成果惠及“一老一小”。

扮靓生态底色,夯实振兴根基。郭立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投入300万元实施道路扩建、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实现“户户通”和污水集中处理;开展“七星联创”“美丽庭院”评选,全村绿化覆盖率提升至35%,落草河沿线蜕变为“网红打卡河”。2024年,蛮子坨村获评“河北省美丽乡村休闲乡村”,实现从“环境美”到“发展美”的跨越。

治理创新 织密乡村“幸福网”

基层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石。郭立伟创新推行“网格化+积分制”管理模式,将“软约束”转化为“硬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积分制激发自治活力。郭立伟牵头制定《乡村治理积分细则》,以人居环境、平安创建、乡风文明等5项内容为基础,结合反向减分和一票否决机制,形成“5+2”评分体系。村民通过参与志愿服务、环境整治等赚取积分,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或优先享受村集体福利。去年以来,村民主动参与志愿活动300余人次,村内连续两年实现“零信访”“零案件”。

村规民约凝聚文明共识。郭立伟推动修订《村规民约》,将移风易俗、孝老爱亲等内容纳入其中,通过“一栏一榜一平台”公开积分排名,营造“比学赶超”氛围。如今的蛮子坨村,邻里和睦、乡风淳朴,村规民约成为村民自觉遵守的“软法”。

郭立伟用实干诠释了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用创新展现了基层干部的智慧与情怀。在全市“立足本职,为唐山高质量发展建功立业”主题实践活动中,郭立伟将继续当好群众的“代言人”、发展的“领头雁”、文明的“践行者”,带领蛮子坨村朝着“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目标大步迈进,让“落草河畔的小村庄”成为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

编辑: 杜雨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