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2 09:11:40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侯民建:党建引领织就居民“锦绣”生活

党建引领织就居民“锦绣”生活

——记滦南县友谊路街道天承锦绣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侯民建

记者 梁赞英 通讯员 韩志红

“咱们小区广场上的休闲座椅有一部分坏了,现在傍晚出来乘凉的人越来越多,能不能在广场上给大家再增加一些休闲座椅?”这天傍晚,在滦南县友谊路街道天承锦绣社区广场上,吃完晚饭的社区老人们,坐在小板凳上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侯民建唠起了家常。

了解到群众需求,侯民建迅速组织社区党委讨论协商,最终决定,由社区党员和老干部共同捐赠购置座椅,实现居民“增加一些休闲座椅”的“微心愿”。购置座椅陆续到位后,侯民建第一时间带领社区干部、党员、老干部积极参与到座椅安装工作中。坐上了崭新休闲座椅,老人们脸上溢满幸福笑容。

“小板凳倾听会”实现群众“微心愿”

天承锦绣社区共有居民4000户,1.2万人,党员122名,是滦南县最大的社区。2021年3月,侯民建担任社区党委书记后,重点从解决居民生活细微处问题入手,坚持党建引领,强化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构建起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纵向到底的管理体系。同时,组建红色议事厅、楼栋居民代表协商会,推进网格心连心、网格微服务建设,建立网格积分制,组建法务专班。为及时发现问题,侯民建在社区随机举办“小板凳倾听会”,通过“会上”居民提出的“微心愿”来了解民情民意。社区党委再将征集到的道路硬化、公共照明等民生需求通过协商议事后逐一解决:小区1500平方米的荒乱地变成了打卡地,500多米长的坑洼路变成了舒心路,安装了太阳能路灯,解决了部分楼栋10多年未通燃气的老大难问题……认真倾听,事事回应,“小板凳倾听会”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落到实处,一个个“民生清单”变成了社区居民的“幸福账单”。

“便民服务大集”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在我们社区,没有什么事是‘赶一场大集’解决不了的。”从理发、买菜、磨刀等日常生活服务到社区党组织书记现场办公、法律咨询、健康义诊、政策宣讲等专业服务,在天承锦绣社区,“便民服务大集”的每项服务都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社区老人孩子较多,外出不方便,为满足大家日常生活需求,我通过借鉴农村大集模式,首创了‘社区便民服务大集’。”侯民建介绍,大集每两周举行一次,联络县内众多单位、商家组团和志愿者到居民楼下,开展家门口的贴心服务,目前参与天承锦绣社区“便民服务大集”的单位达30多家,受益群众6000多人。

聚焦办好“民生微实事”,侯民建邀请多个共建单位、社会组织和商家进驻社区,将公共资源、服务资源、自治共治资源汇聚到社区,通过定期举办便民服务大集,为居民提供一站式、综合性服务体验,让居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此外,社区党委还与唐山市6大民主党派签署共建协议,与农工党唐山市委成立了唐山市首家社区名医工作室。各民主党派先后组织医疗、律师、文艺团队等进社区开展暖心服务,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了市级资源的优质服务。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公益课堂凝聚社区向心力

为丰富社区文化生活,侯民建以红色教育活动作为抓手,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在社区组织开展了迎新春送春联、元宵节猜灯谜、清明节经典诵读、端午节包粽子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30多场,受益群众达7000人次。通过文化活动吸引居民走出家门、融入社区,既拉近了党群关系,又增进了邻里感情,凝聚起社区向心力量。寒暑假期间,为杜绝社区孩子“假期无事干,在家看手机”的现象,社区结合团县委邀请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在小区内为孩子们开设了“四点半课堂”,课程内容涵盖书法、绘画、音乐、体育健身等多个方面。为丰富社区老年人生活,社区联合鸽舞艺术培训学校,开设了社区中老年公益舞蹈课堂,每周二、四上午授课,深受辖区中老年群体的欢迎与喜爱。社区还设有“榜样力量”宣传栏,每季度评选出好婆婆、好儿媳、好家庭等,以身边事感动身边人,引领带动幸福家庭建设,弘扬正能量。目前,该社区已评选出滦南县道德模范2人、唐山市文明标兵3人、滦南县文明标兵6人。

“生活中总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平时儿女不在身边,侯书记就是我们的主心骨。”社区退休老人吴玉兰感慨地说。

想群众所想,通过坚持党建引领,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凝心聚力绘就社区居民“锦绣”生活。在侯民建的带领下,天承锦绣社区被评为滦南县党建示范点、唐山市志愿服务示范社区。2023年,在全面推进创A工作中,被评为河北省离退休干部示范党支部、唐山市A档基层党组织。

编辑: 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