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统战部
深入开展“携手共建、聚力赋能”行动
发挥党派优势赋能地方高质量发展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 孙愫)2023年以来,市委统战部创新方式方法、搭建活动载体,支持各民主党派市委与各县(市、区)创新开展“携手共建、聚力赋能”行动,赋能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共组织开展法律咨询、义诊服务、技术帮扶、乡医培训、教育讲座、调研座谈、招商及签约会议等活动465场次,招商引进40个项目、投资额37.0963亿元,引进达成就业意向人才905人,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培训乡医1200余人次,捐赠物品药品2万元,受益群众5.3万人。
加强顶层设计,广泛动员部署。成立以常务副部长为组长,各民主党派市委专职副主委为成员的工作专班,结合各民主党派智力密集的优势作用,结合各县(市、区)产业行业的实际所需,统筹协调、扎实推进行动开展;制定了全市共建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建言献策、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助力乡村振兴、增进民生福祉等重点工作任务;6个民主党派市委及14个县(市、区)主动认领工作任务,结合实际分别制定了各自的《行动方案》,各民主党派市委主委亲自主持动员会议,对共建行动提出明确要求,形成了层层部署、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
健全工作机制,有力有序推进。建立联络协调机制。市委统战部、各民主党派市委、各县(市、区)委统战部各选派1人担任信息联络员,负责共建行动的日常联络沟通工作。建立会商沟通制度。适时召开会商沟通会,围绕共建行动重点任务的部署、推进广泛交流,针对存在问题深入沟通,聚焦地方需求和党派所能进行对接,逐步形成共建工作合力。建立总结反馈优化机制。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走访、一线调研等多种方式,掌握共建行动工作情况,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在微信公众号、网站等宣传媒介,全方面展示工作成效,引导互学互促,持续优化行动举措。
注重点位打造,丰富活动载体。以滦南县为试点,探索“6+6手拉手”模式,6个民主党派市委分别与滦南中学、滦南县医院、姚王庄镇等6个单位确立共建关系,签署《共建协议》,建立实践服务基地,探索统战工作服务地方新实践。2024年3月,在全市推广“建立调查研究、社会实践、综合服务、探索创新四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基地”的做法,探索构建“一个主阵地、多个子阵地”的党派实践服务基地新模式,推进共建行动不断向纵深发展。目前,形成“同心助医、携手共建”“科技助农”等各类品牌基地25个,形成多点开花、齐头并进的良好共建局面。
打造特色品牌,提升行动质效。各县(市、区)委统战部与市各民主党派按照“立足所需提供所需、立足所能解决所需”“一党派一品牌,一基地一特色”的工作思路,围绕地方工作重点、发展难点、民生焦点等问题,聚焦招商引资引智、助力乡村振兴、增进民生福祉等重点任务,在“携手共建、聚力赋能”主品牌下,以党派各领域专家学者发挥示范作用为依托,精心谋划和打造各类子品牌,比如,围绕法律帮扶成立了“法护民企”工作室,围绕文化赋能成立了“聚力文化惠民、赋能乡村振兴”工作室,围绕基础教育成立了“同心筑梦、合力育人”工作室,初步形成了各民主党派携手地方、服务基层、助力发展的品牌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