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3 09:00:38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河北日报

《河北日报》头版头条报道唐山丨创新抢先一拍,成就钢铁独角兽

《河北日报》2025年7月23日1版

创新抢先一拍,成就钢铁独角兽

——探访首钢智新的转型路径

7月16日,首钢智新电磁材料(迁安)股份有限公司,机器人在生产线上作业。 河北日报记者 耿辉 摄

作为钢铁重镇的迁安,跳出一个钢铁独角兽——首钢智新电磁材料(迁安)股份有限公司。

在2025胡润全球独角兽榜中,新上榜的首钢智新以205亿元的估值排名全球第395位,成为高端材料电工钢领域的领跑者。

有多牛?该公司研制10大系列160余款电工钢产品,实现全球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全覆盖,国内每3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搭载“首钢芯”,稳居变压器材料供应商第一梯队。

7月16日,记者来到迁安经济开发区,探寻这家企业驰骋钢铁新赛道的奥秘。

布局先人一步——钢铁产品由原料级转向材料级

在首钢智新新能源作业区,连退生产线开足马力,仅用40多分钟,红彤彤的轧制带钢变成薄片状、散发银色光泽的电工钢。

“正在生产的这批电工钢厚度0.3毫米,具有低铁损、高磁感、高强度优势,很受新能源汽车和家电客户欢迎。”公司连退机组作业长石云鹏说。

石云鹏从事钢铁行业十多年了。2010年6月,该公司第一款电工钢产品下线时,他就在现场。

曾经,首钢以螺纹钢、线材等闻名世界。研判行业发展趋势,提前布局高端赛道,首钢决定在迁安发展当时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的电工钢。

电工钢,是新能源汽车电机铁芯、高端家电、特高压变压器等产品的关键电磁材料。由原料级向材料级钢铁产品转变,这对于石云鹏和同事来说,是“第一次吃螃蟹”。

生产中,轧机的轧制力达到1000吨,相当于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起飞推力。而他们生产的电工钢,厚度偏差要控制在4微米以内。

“这么大的轧制力,这么小的厚度偏差,可想而知工艺难度有多大。”石云鹏回忆,电工钢试生产时,轧制带钢三天两头断裂,冷轧设备不知重启了多少回。

他们一次次试验,调整和优化轧制参数,前后花了一年多时间,这才解决了断带问题。

在一次取向电工钢生产时,产品质量忽高忽低,很不稳定。他们找来找去,最后发现“病根”竟然是天气。天气不一样,空气温度和湿度不同,对生产造成不同影响。“病根”找到了,难题迎刃而解。

电工钢生产流程复杂,有600多个工艺控制点。靠着一股子往前冲的劲儿,他们将一个个难点啃了下来。

大胆创新,走前人未走过的路。首钢智新共计攻克450余项技术难题,获得授权专利341项,在电工钢轧制效率、横向厚差等指标上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创新抢先一拍——14款产品实现全球首发

高技术门槛,难以被复制和模仿,让首钢智新在电工钢领域拥有了竞争优势。

记者在首钢智新产品展览室看到,一块块表面镂空的圆环形产品依序陈列,富有金属质感。

“外面是定子,里面是转子。这是采用我们电工钢产品制成的新能源汽车电机铁芯,被称为‘首钢芯’。”公司产品研发工程师朱玉秀说,如今,全球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均是他们的客户,国内每3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搭载“首钢芯”。

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无取向电工钢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可要吃到这块蛋糕并非易事。

新能源汽车行驶时,转子在定子内高速转动,每分钟转动速度超过20000转,这就要求钢铁材料有很高的强度。

朱玉秀记得,几年前,他们接到一家新能源车企的大订单,对方要求十分苛刻,强度需达到460兆帕。而当时同类型的电工钢,强度最高才450兆帕。

突破自我,爬最高的山。朱玉秀和产品开发团队一起,摸索采用多种电工钢材料进行一次次试验,提升强度指标。

一种不行,再换一种。千辛万苦做出样品后,他们将其交到客户手中测试。成了!采用该材料,客户电机扭矩效率提高9%,铁损指标水平行业领先。

由此,他们研制的全球首发产品25SW1250H电工钢问世,成为新能源头部车企的热门选择。

想要进一步摸清电工钢的“脾气”,还得开展机理研究。

他们与高校、科研院所、客户展开深度合作,建立了17个联合实验室,持续开展全局性、基础性、前瞻性的工艺技术研究,陆续攻克特高压电网用高磁感取向电工钢等关键核心工艺技术,研发的多款首发产品深受市场欢迎。

瞄准高端需求,创新抢先一拍,首钢智新共有14款产品实现全球首发,引领技术发展方向,推动电工钢向更高能效、更低损耗方向加速发展。

服务胜人一筹——电磁产业生态加速形成

独角兽的孕育和成长需要环境。首钢智新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当地良好的电磁产业生态。

迁安市规划建设了电磁产业园,聚焦新能源汽车、家电、变压器等领域,推动电磁产业上下游协同配套,已有5家配套企业落地。

“产业链上的伙伴手牵手,让企业取得更大的市场竞争优势。”首钢智新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上半年,公司新能源汽车用电工钢产品销量同比增长30%以上。

7月16日,迁安市数据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为首钢智新申报智能工厂项目。

“扶上马、送一程,让独角兽跑得更快。”迁安市数据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局长许敏说,在帮助首钢智新申报智能工厂、绿色工厂的同时,他们用好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利好,持续强化跟踪服务,帮助企业拿到低息贷款和专项扶持资金,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近年来,首钢智新累计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等各类税收优惠及补贴奖励9.15亿元,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创新活力。

跨领域融合的科创平台,推动企业从单打独斗向协同创新转变。

迁安市加强与院校机构的对接合作,北京科技大学迁安创新研究院、迁安首钢科技孵化中心等创新平台相继落地,发挥了汇聚科创资源、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作用。

从配套产业、扶持资金到科创资源,服务胜人一筹,迁安电磁产业正形成集聚发展的态势,进一步优化产业生态。(河北日报记者 贡宪云 师源)

编辑: 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