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9 09:56:58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生活丨边疆的饺子馆

f6b217e8da4d5a170a1137180afce7e.jpg

入伏那天,按照家乡老习俗“头伏饺子二伏面”,我们几个河北来援疆的同事,一经提议马上达成一致——晚上找一家饺子馆吃饺子。

转眼离开唐山近两个月了,新疆焉耆本地美食的魅力在我的舌尖上开始悄悄滑落,我太想念家乡的饺子!于是,我小心翼翼地和这里的汉族同事打听,有没有汉族人开的饺子馆。我们心中的期待还真没落空,一位同事告诉我:“在县城的人民广场东面200米,有一家绿园饺子馆,是汉族人开的。”这个回复让我心里备受鼓舞。

坐班车回到驻地,我们一行四人登上自行车,满心欢喜地向目的地骑去。一路上,道边店铺的烤包子、羊肉串和桂花凉皮再不像刚到新疆时那么吸引我,此时心里只是合计着吃啥馅儿呢,会有肉三鲜吗?15分钟左右,按照手机导航,我们来到了绿园饺子馆门前。门店不大,在这一排底商的最西边,一个同事看着店面太小灰心地说:“这么小的店,能行吗?”我们各自默默地停好自行车,心里真不敢抱多大希望。

走进饺子馆,老板50多岁的样子,普通话讲得比较好,人也很温和,这或多或少拉近了我与他的心理距离。站在吧台前,我们几个人的目光齐刷刷地看向墙上的价目牌,哦,大肉白菜(大肉其实就是猪肉,在少数民族地区,尊重他们的信仰,就称为大肉)、大肉茴香、大肉三鲜、素三鲜、西葫鸡蛋……足有十种馅儿,还有几种锅贴,真可以说是一应俱全!一种难以掩饰的喜悦让我的心头顿时云开雾散。“肉三鲜、素三鲜……”我边说着边发现这里的饺子不论份(或盘)卖,是论个,大肉的每个0.9元,素馅的0.8元。于是我们商量着点了四种,每种馅儿15个,又点了几个凉菜。因为第一次来这家饺子馆,不了解饺子的大小,我问了老板一句:“老板,您看我们点这些够吗?”他笑呵呵地说:“先吃着吧,不够再点,很快的!”他这一句话,我们踏踏实实在一张桌子两边坐下来。坐等饺子的时候,一壶饺子汤上来了,喝着饺子汤,我心里已是几分满足。

老板亲自端盘,几个凉菜很快上来了,猪耳、猪爪、肉皮冻、卤豆皮、凉拌三丝,看着真开心。同事中一个年轻人说:“我饿了,开吃吧!”我端起盛着饺子汤的碗,说:“来,祝贺咱们在新疆凉爽的天气中入伏!”四个碗碰在一起,我的心在这轻盈的碰撞声中生出许多感动。说着话,第一盘饺子上来了,还真如老板所说,挺快!“肉三鲜。”老板报着菜名。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一个饺子送入口中。“肉三鲜,好吃好吃!”我连连称赞,边吃边看,饺子的大小个儿适中,模样也很家常,和平时自己家里包的饺子没啥两样。而此时,在这座边疆的县城里,饺子的香甜似一股暖流冲进我的心扉,感觉这就是幸福!这时,身边同事的手机响了,恰好是他的家人问候他,晚上是否吃饺子了。他立刻把手机对着桌子上的饺子开始视频,几分得意地告诉家人:“看看,我们也有肉三鲜、素三鲜,还有大肉香菇、西葫鸡蛋馅儿的,正吃着,放心吧!”不经意间,我瞥见对面埋头吃饺子的小伙子,眼睛里已满含泪水。为了不让我们在这几盘饺子面前情感沦陷,我转过脸和老板说:“老板,等冬天了,包点酸菜馅儿的吧,我们爱吃!”“酸菜馅儿,爱吃就包。”老板慢悠悠地说着,亲切得像家人一样。

走出饺子馆,我们推着自行车边走边聊,剩下的十多个饺子已打包放在车筐里,我说:“这是我明天的早饭!”这就是时间给出的答案,美味的烤包子最终也抵不过家乡的味道!

(舒虹)


编辑: 杨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