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30 08:05:48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新华社区:争创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基层党建模范

新华社区:争创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基层党建模范

记者 唐建勋 通讯员 刘彪

七月,盛夏时节,目之所及皆是翠绿。记者又一次走进丰南区青年路街道新华社区。

来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温馨舒适的氛围让人倍感亲切:一楼大厅内的睦邻驿站和汇聚社区党员力量的党员志愿服务岗相得益彰。走上二楼,党员活动室、群众工作室窗明几净,简约大气。“社区工作中许多堵点难题都在这里迎刃而解。”新华社区党总支书记兼居委会主任卢丽艳对记者说,“许多‘好办法、金点子’也是在这里萌芽闪耀,许多热心居民都在这里留下了忙碌的身影。”

201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对社区开展的党员活动日、党代会代表工作日、党员志愿服务日和唐山共产党员网站活动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要紧密结合各自实际,创新活动载体,解决实际问题,多为群众办实事,使活动成果充分体现在人民群众得实惠上。

对于新华社区党员干部们来说,这不仅是嘱托,更是一种使命。多年以来,大家牢记于心,付诸行动。

为群众办实事,就要办成“暖心”实事,让人民群众高高兴兴。卢丽艳讲述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去年丰南区启动老瑞明楼老旧小区改造工程,336户居民的诉求“大同”的情况下存在“小异”。社区组织网格员积极入户走访,征求群众意见,共召开居民会议20余次,解决了居民问题30余件。同时与住建局和施工单位多次沟通,反映居民的诉求。最终,经过多方努力,把这件实事工程真正办成了“暖心实事”。

居民姚庆贺说:“原本坑坑洼洼的水泥路面,如今变成了平整宽敞的沥青路,老人孩子出行都安心多了。”最让人惊喜的是外墙加装保温层,让冬季室内温度都提高了。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居民们都看在眼里、暖在心里。

办好“关键小事”,服务“民生大事”。新华社区是一个老旧社区,针对“一老一幼”群体需求,开展常态化跨代互助计划。通过年轻一代服务老年一代、老年一代辅导学习陪伴孩子以及互相服务与学习等方式,培育“青银奔赴,睦邻有情”“跨代共居”等精品志愿服务项目,有效解决老人心理孤独、社会隔离等问题。居民张重波说:“社区为老服务工作做得贴心又周到,从日常照护到紧急救援,让居民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温暖。我要为我们社区的工作人员点个赞。”

该社区还组织志愿服务团队,开展“书润童心、阅享童年”“爱心暑托班”“快乐冬令营”等特色活动,开设绘画、书法等丰富多样的内容,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实现了家长“放心托管”,切实解决孩子假期无人看管的难题,将务实的社区服务送到居民“心坎儿上”。

今年以来,新华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实行“积分制管理”,探索建立“小巷帮帮队”,以“预防为主、调解优先”为核心,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凝聚多元力量,创新推出全民共建共享管理模式。卢丽艳介绍,社区建设出现了可喜变化,居民从“要我参与”转变为“我要奉献”,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形成共商、共治、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目前,新华社区依托“小巷帮帮队”共为辖区居民解决树木移栽、绿化补种、充电桩安装等实事10余件。

“居民对社区工作的认可,让我们充满干劲。”在卢丽艳和工作人员心里,群众的口碑就是最好奖杯。

多年来,新华社区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河北省志愿服务社区”等二十余项荣誉称号。

编辑: 李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