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6 16:50:11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文明曹妃甸微信公众号

移风易俗看基层 | 曹妃甸区十农场:红白理事会里“老抠”多

“父亲去世后不到一个小时,得到消息的孙庆岩就来到了我家,他诚心实意帮着操办,整整忙活了一天。”近日,曹妃甸区十农场孙家坨村的孙昌军回忆起去年村红白理事会副会长孙庆岩为他家操办丧事的场景时,他仍然激动不已:“本来,我和妻子准备为老人家发丧三天,结果孙庆岩说啥也不同意,他说老人家活着的时候,我们两口子已经尽了孝,照顾、伺候老人做到了无微不至,已经得到了全村人的认可和赞扬,没必要为所谓的面子再花钱。最后,我们‘扭不过’孙庆岩这个‘老抠’,按他的要求一切从简,各种费用全部压到最少,烟酒从批发部购买,酒席300元钱一桌,发丧只用了一天,加起来给我们家省下了两万多元钱。”

被孙昌军连连夸奖的孙庆岩是土生土长的孙家坨村人,今年72岁,退休前一直担任村干部,在群众中有较高威望。前些年,村里成立红白理事会,他被邀请入会当了副会长。因为每次都尽心尽力为事主降低费用,他被不少群众称为“老抠”。

“乡亲们说我‘抠’,其实是对我工作的褒奖。”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少人都想红白事大操大办,这无形中助长了相互攀比、奢侈浪费等陈规陋习的蔓延。孙庆岩说:“我特别赞成村里制定的《红白理事会章程》和《红白理事会工作方法》,就是要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破除陋习、树立新风。”

“我们农场所属7个村队都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理事会的每一位成员都在村党支部把关下由村民选出,他们有的是老党员,有的是在村里有威信的乡贤。”据十农场党委副书记孙仕秀介绍,现在,每个村队的红白理事会都在常年开展工作,而且理事会成员里像孙庆岩这样特别“抠”的人占大多数。

据了解,十农场各村队红白理事会都建立了一套运作程序:事主如遇红白事,理事会成员马上参与,进行登记、筹办,与事主商定所有程序,在本着尊重民俗习惯的前提下,按一切从简的原则办事。办完事后,理事会马上公开所有花费,用实际花费的数字来大力宣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好处。

“我们坚持把移风易俗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加强乡村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并通过红白理事会,倡导勤俭持家、尊老爱幼、厚养薄葬、红白事从简、小事不办等,免除人情债的文明新风尚。”该场党委书记王志武说:“让‘老抠’主导红白理事会,党员干部带头做示范,文明之风已经吹向了千家万户。”

编辑: 穆俊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