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消息(记者 侯嘉正 冯喆)“咱们这个食堂建得真好!饭菜也合口,每天换着样儿来,新鲜又实在!”家住唐山市丰润区冀新社区的李玉环端着刚打满的餐盘,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岁数大了,开火做饭太麻烦,老是凑合,现在有了‘禧味小食堂’,出了家门溜达两步就到食堂,可算方便了咱们一大群居民。”
在唐山市丰润区冀新社区禧味食堂,住在附近的居民正在排队购买饭菜。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侯嘉正 摄
李玉环朴实的话语,道出了社区居民“吃得上、吃得好”的实惠。这份便利,源于当地将幼儿园闲置食堂改造为社区便民食堂的创新实践,成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生动注脚。
建于2002年的冀新社区,常住人口3228人,其中老年群体占比突出,打造公共食堂,满足居民用餐需求,成为社区的重要“民生工程”。
在唐山市丰润区冀新社区禧味食堂,食堂工作人员正在整理中午的饭菜。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侯嘉正 摄
场地、人员等问题的局限成为公共食堂建设的“拦路虎”,这也让冀新社区的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一次调研走访时,社区干部发现辖区内的金桥幼儿园存在部分场地闲置、人员过剩的情况。这也给了他们新的思路,供需两端的痛点,成为社区党组织破题的切入点。
“我们通过‘开门教育’广泛征集民意,了解到辖区‘老年人用餐难’的共性问题。在市委、区委指导下,社区与幼儿园精准对接,将闲置空间转化为‘居民家门口的食堂’,用实际行动回应群众需求。”丰润区冀新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杨姗姗告诉记者,社区与幼儿园多次协商,经相关部门批准,于今年6月启动食堂建设,将幼儿园的闲置场地改建成了“禧味小食堂”,仅用两个多月便完成了手续跑办与改造施工。
住在附近的居民带着孩子来禧味食堂购买中午的饭菜。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侯嘉正 摄
“社区对于居民服务,尤其是‘一老一幼’问题非常重视。经过协商,决定利用我们幼儿园闲置的场地,改建成社区食堂,既盘活了闲置资源也能更好地服务居民。”金桥幼儿园园长郭巧云告诉记者。
据了解,为让惠民政策落到实处,食堂还推出了关爱“一老一小”暖心举措:辖区80岁以上老人及特殊群体用餐可享八五折优惠并提供免费上门送餐服务,一米二以下儿童免费用餐。这一举措既减轻了家庭负担,真正让居民感受到家门口的实惠,也让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细节中传承。
住在附近的居民带着孩子正在禧味食堂就餐。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侯嘉正 摄
“接下来,我们会定期组织居民代表座谈会,根据大家的意见调整菜品和口味。”杨姗姗告诉记者,冀新社区将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把这件民生实事办得更细致、更贴心,让这份“家门口的温暖”惠及更多家庭,真正实现“小食堂”承载“大民生”的价值。
“禧味小食堂”的诞生,是唐山城市治理精细化,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生动展现。它不仅激活了闲置资源,拓宽了就业渠道,更用“小食堂”托起了“大民生”,把实事办进群众心坎里,让更多民生成果惠及百姓,为城市发展注入温暖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