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6 08:00:07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丰润:以产业跃迁为引擎驱动高质量发展

记者 梁赞英 通讯员 张宗鸣

唐车“未来系列”都市列车成功下线,实现全自动无人驾驶;成功举办全国第四届大学生网络安全精英赛,丰润数字创新示范产业园实现产值2亿元;爱信齿轮8AT变速器,将换挡时间缩短为0.1秒……2024年,丰润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31.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和增速均居全市前列,连续12年上榜全国市辖区综合实力百强,在逆势增长中彰显出强劲的发展韧性。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丰润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重要指示,以产业跃迁为笔,挥洒创新驱动之墨,持续锻造产业升级新引擎,在燕赵大地上描绘出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

唐山正丰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20万吨金属材料精深加工项目于2022年7月开工建设,是丰润区实施的传统产业延链强链补链项目,也是正丰循环经济产业园中重要节点工程。项目总投资10亿元,生产设备全部由企业自主研发,属全国首台套,生产全流程采用数字化控制,人工使用率下降80%,并解决了传统镀锌工艺污染问题,实现了“零排放”。同时,利用屋顶开发32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每年可发电4000万度,节约标煤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2万吨。项目实现了从“黑钢”到“白钢”的全自动化提锌、镀锌,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全区钢铁产业延链、补链,有效促进钢铁资源整合,带动上、下游产业衔接。记者 徐慧 摄

■ 传统产业“涅槃”: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转型心里没底,不转型就是等死。”这句曾在丰润企业家群体中流传的话,道出了传统产业转型的阵痛。建区伊始,作为支柱产业的钢铁压延、水泥建材,曾占该区工业的70%左右。面对环境倒逼与市场变化,丰润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动传统产业摆脱“傻大黑粗”标签,迈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新赛道。

正丰钢铁的不锈钢车间内,通红的钢坯经过轧机碾压,逐渐变成棱角分明的角钢,冷却后泛着银亮的金属光泽。“这可不是普通角钢”,车间主任王强戴着隔热手套拿起一段样品,“咱这不锈钢角钢填补了北方空白,往高端化工设备上一装,耐腐蚀性比普通钢材强10倍。”如今,这家企业已跻身“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之钢铁企业”。

钢铁产业“脱胎换骨”尤为亮眼,丰润区严格落实产能压减任务,唐山新宝泰钢铁有限公司、河北天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异地建设搬迁,全力推动钢铁产业朝着集群化、高端化方向发展,为产业转型升级腾出了宝贵空间。

与此同时,水泥产业“绿色革命”的成效同样显著。12家水泥企业完成产能置换与技术升级,整合重组成10家粉磨站企业,4家全工艺水泥生产企业全部采用新型干法工艺,率先在国内实现100%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泓泰水泥完成熟料生产线SCR环保提升改造,凭借全流程绿色生产技术成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其研发的低碳水泥产品广泛应用于重大工程,带动全区水泥产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竞争”。

传统产业的转型更延伸至应用端的创新。依托钢铁、水泥产业优势,丰润区于2019年规划建设2100亩装配式建筑产业园,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天津大学等8家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吸引9家钢构件企业集聚,形成年产40万吨装配式建筑构件的产能规模。传统钢铁材料在新场景中焕发新生,实现了“从工地到工厂”的产业形态革新。

■ 新兴产业“崛起”:从“单点突破”到“集群成势”

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的车间里,中车唐山公司的机械臂正以0.1毫米的精度焊接动车车体……2024年,丰润区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192.26亿元,同比增长15.2%;唐山本地配套率达到33.01%,产品出口葡萄牙、阿根廷等20国。

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丰润区敏锐捕捉产业变革机遇,以轨道交通装备为突破口,培育壮大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起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产业新矩阵。

充分发挥中车唐山公司这个“火车头”牵引作用,丰润区规划建设1800亩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出台《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扶持办法》,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项目落地,吸引常州今创、青岛威奥等头部企业入驻,催生150多家配套企业组成的精密产业链。中车唐山公司生产的高速动车组、磁悬浮列车等全系列产品国内市场份额连续多年稳定在20%左右。

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亦呈“多点开花”之势。唐山爱信齿轮8AT变速器0.1秒精准换挡,传动效率高达98%,节油6%以上;中溶科技建成国内首套非粮乙醇工业化装置,以生物沼气为原料年产3万吨无水乙醇,破解“与民争粮”困局,实现生产过程的零污染排放,为绿色生物能源产业化提供了可复制的示范样本;荣鑫药业构建起从草药种植到中成药生产的全产业链,成为区域生物医药产业的中坚力量。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为产业升级插上翅膀。中车工控安全靶场开发的抗干扰系统,为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驾护航;中车数智打造的网络安全及数字化产业园区,产值实现2亿元。在传统制造业车间,智能控制系统使钢铁生产能耗下降,钢铁高附加值产品占比超过50%,数字化、智能化正成为丰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征。

■ 产业生态“优化”: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

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优质生态的滋养。丰润区通过优化精品钢材、现代商贸物流、高端装备制造3大支柱产业,壮大轨道交通、装配式建筑、绿色建材3大优势产业,完善要素保障,强化创新引领,为产业升级提供了坚实支撑。

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提升是产业生态优化的核心。丰润区聚焦轨道交通、精品钢铁等优势产业,实施“龙头企业+配套企业”协同发展计划。同时,组建唐山智能轨道交通产业联盟,推动52家单位实现技术共享、资源互通,形成“联盟化协作”的产业生态,增强了产业链抗风险能力和整体竞争力。

创新平台与人才队伍的“双向赋能”为产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丰润区积极对接京津冀创新资源,唐山世拓与北京工业大学合作开发切割机器人,首尔耐火材料联合北京科技大学攻关钢包监测系统,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催生一批关键技术突破。2024年,45家高新技术企业、285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备案。中材重机等3家企业成功申报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兴隆起重等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4家,居全市首位。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用政策服务的精准滴灌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该区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推行“一企一策”服务机制,在土地供应、资金支持、审批服务等方面提供全周期保障。这种“有事必应、无事不扰”的服务理念,让各类市场主体在丰润安心创业、舒心发展,为产业升级营造了良好环境。

15年产业跃迁,不仅重塑了丰润经济结构,更让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民生福祉持续提升,经济总量与居民收入较2010年均实现翻番;还乡河滨水带、城市更新、曹雪芹文化园改造提升等项目,让产城融合图景愈发鲜明,生态宜居宜业新城展露新颜。如今,丰润正以产业跃迁为引擎,阔步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编辑: 江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