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8 09:14:32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唐山多部门创新举措 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

构建四级网格 开展专项招聘 定制化技能培训

我市多部门创新举措 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 王楠)就业是民生之本,青年就业更是重中之重。近日,我市政法委、司法局、民政局、人社局等多个部门通过构建四级就业网格、开展专项招聘活动、定制化技能培训等创新举措,为无业青年和罪错未成年人群体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一系列精准服务不仅帮助重点群体实现社会融入与自我价值提升,更以有温度的民生实践,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

四级网格织密服务网,政策宣讲直抵人心。为破解政策落地“最后一米”难题,我市创新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就业服务体系,依托“大数据+铁脚板”模式,将就业服务延伸至基层末梢。今年4月以来,全市已组织71场线上线下招聘会,联动417家企业提供岗位5137个,涵盖制造业、服务业、新兴产业等多个领域。同时,通过发放10万余份“就业政策明白纸”、开展“就业政策进社区”宣讲活动,确保政策解读“零距离”。

“以前找工作没有头绪,现在政策解读和岗位信息直接送到家门口。”参与招聘会的小李感慨道。他曾因学历限制屡屡碰壁,后来在网格员的帮助下,他报名参加了相关部门联合企业开设的“订单式”技能培训班,系统学习电气焊技术,如今已成功入职一家机械制造企业。“从培训到就业,全程有人指导,心里特别踏实。”小李说。

专项招聘打破信息壁垒,跨区域合作拓宽就业渠道。针对重点群体求职难、企业招工难的问题,政法委、司法局、民政局、人社局等部门,推出“百日千万招聘行动”“金秋招聘月”等品牌活动,创新采用“现场对接+直播带岗+网络招聘”三维模式,满足不同群体的求职需求。活动不仅覆盖本地252家企业的1781个岗位,还整合京津冀“五区三市”165家企业的3356个跨区域岗位,为求职者提供更多选择。

在近期举办的“直播带岗”活动中,一家北京科技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通过镜头介绍岗位需求:“我们急需工业机器人运维人才,提供月薪8000元起的岗位,并配套完善的晋升通道。”直播间内,求职者纷纷留言咨询,网格员则“点对点”推送符合条件的求职者信息,实现供需精准匹配。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已通过专项招聘活动促成210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其中无业青年占比超六成。

定制化培训重塑技能,科技赋能打开职业新篇。对于罪错未成年人群体,我市多个部门联合启明学校、智鸿职业培训学校等机构开展联合办学,开设工业机器人运维、电气设备安装等特色课程,将国家职业标准教学大纲与CAD设计、机器人实操等前沿内容结合,打造“严谨性+趣味性+科技感”的沉浸式课堂。首期培训班20名学员通过“教学-实训-就业”无缝衔接机制,全部掌握就业技能。

“传统培训太枯燥,现在边玩边学,连CAD软件都能轻松上手。”来自我市启明学校的参训学员小张说。他因家庭变故误入歧途,在市司法局、人社局的帮助下,通过技能培训重新找到人生方向。“现在我能独立操作工业机器人,对未来充满信心。”小张的转变,是我市探索“教育+培训+就业”闭环模式的生动缩影。

长效机制护航职业发展,未来之路越走越宽。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未来将持续深化“1311”就业服务机制(即提供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1次培训机会、1次就业见习),并计划扩大与京津冀地区企业的岗位协作,为重点群体铺就更广阔的就业之路。同时,针对已就业人员,各部门还将联合企业开展“跟踪式”服务,定期回访了解工作情况,提供劳动权益保障、职业晋升指导等支持,确保“就业稳、留得住、发展好”。

从政策宣讲到岗位推送,从技能重塑到就业安置,我市正以系统性服务破解特殊群体就业难题。每一份职业梦想的生根发芽,不仅是个体命运的转折,更是城市温度与活力的体现。市人社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就业服务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我们将继续努力,让更多青年在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

编辑: 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