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区中山路街道
学查改一体推进 高效服务群众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 景立华、杨海、赵冠群)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过程中,曹妃甸区中山路街道坚持学查改一体推进,做到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通过党建引领破解基层治理难题。街道广开言路收集群众意见并推动问题查摆22项,干部下沉社区解决民生实事34件,从供水改造到蚁患整治,从精准帮扶到服务创新,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基层治理更精准、为民服务更高效。
聚焦民生痛点,纾困成效显著提升
“终于要彻底解决供水问题了,这可是盼了12年的大事!”蓝海嘉苑社区居民王女士看着施工规划图难掩激动。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供水难题,中山路街道领导班子以“四下基层”为契机,整合多方资源推进蓝海嘉苑、融科上城两大社区供水工程,预计年底完工后将惠及4534户、6476名居民。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接到融科上城居民关于蚁患的紧急反映后,街道迅速筹措资金8万元,对涉患楼栋开展全面消杀,及时遏制蚁情扩散。结合开门教育广泛征求的意见,街道将群众诉求清单转化为工作台账,集中修复破损路面、清理楼道杂物、更新儿童游乐设施、补植小区绿化,一系列“微改造”让社区环境焕然一新。
强化保障创新,服务品质持续升级
“以前充电要抢位置,现在车棚建到了楼下,心里踏实多了。”居民李师傅对新建的电动自行车车棚赞不绝口。中山路街道精准对接居民需求,在已实现电动自行车保有量与充电端口5:1配比的基础上,再投入42.4万元增建充电车棚点位14个、车棚24个,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桩9个,更新维护陈旧设备23套,目前点位勘查已完成,年内将全面解决居民充电难、停车乱问题。
在精准帮扶领域,街道画出民生“同心圆”:为失去双亲的学生对接免费高考志愿指导助其考入理想院校,同步办理低保与助学金;协调幼儿园党组织为困难群众解决就业岗位,既增收入又方便育儿;常态化对接上访户,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并协调税务事宜,用真心换真情。针对工业区居民工作特点,街道创新推出“错时、预约、精准”服务模式,行政综合服务中心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行“24小时电话接听+周末专人值班”机制,提供错峰办事、上门服务、远程指导等“专属服务”,让政务服务“不打烊”。
凝聚多元力量,基层治理活力迸发
街道积极回应群众文化需求,接连举办“情系残疾人 新春送温暖”“义诊进社区”“粽香飘邻里”等活动,“舞动邻里风采”健身操舞竞赛更成为居民展示自我的舞台,丰富的文体生活让社区凝聚力持续增强。同时,打造全域“骑手友好型社区”,通过允许骑手进小区、建成“暖新驿站”、发放“暖新包”、提供就餐优惠等举措,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家”的温暖,激发其参与志愿服务热情,实现治理“变量”转“增量”。
此外,街道将群众路线贯穿工作始终,每周五开展“红心引领,卫爱同行”爱国卫生运动,通过13次集中行动清理杂物、消除隐患。行政综合服务中心以“集成服务”破解办事难题,梳理优化个体工商户登记、食品经营许可证办理等事项流程,采用“线上预审+线下帮办代办”模式,最快2个工作日即可拿证,切实为群众和商户解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