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魂铸就新长城
记者 徐喆 通讯员 孙敬聪
在迁西县的喜峰雄关大刀园,一口“大刀”横立,气势磅礴。
前来参观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列队向纪念碑敬献花篮,随后步入喜峰口长城抗战博物馆。
队伍前方,一位白须长者慷慨陈词——正是被人们亲切称为“大胡子”的喜峰口长城抗战博物馆馆长张国华。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把大刀背后,曾迸发怎样惊天动地的壮举?”张国华向孩子们讲述着那段壮烈岁月。
1933年1月,日军铁蹄踏破山海关,悍然进犯长城沿线,长城抗战的烽火由此点燃。3月9日,日军袭占喜峰口第一道关口。国民革命军第29军在赵登禹、何基沣等将领指挥下,当夜发动奇袭,浴血夺回阵地。3月12日凌晨,更是一场以血性与勇气写就的传奇。为扭转装备劣势,由500名壮士组成大刀队,分两路悄然摸向日军据点,不少敌寇尚在梦中便已身首异处。战至破晓,敌人的援军从四面八方涌来。大获全胜的壮士们撤出了战斗。此后,29军大刀队又组织了多次对敌夜袭。日寇被迫后撤了10多公里。
喜峰口战役歼灭了日寇的有生力量,延缓了鬼子控制长城的进程,取得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队抗日首胜!
1937年,音乐家麦新以大刀队的壮举为原型,谱写出激荡神州的《大刀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旋律穿越八十余年,至今仍是民族精神不屈的铿锵回响。
“我儿时听老师讲,《大刀进行曲》唱的就是喜峰口的英雄!那时我便立下心愿,要建一座博物馆,建一座纪念园,让后人永志不忘!”张国华的声音饱含深情。几十载春秋流转,梦想终成现实。他精心筹建的博物馆与大刀园,陈列着数百件抗战文物,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石。
“七一”前后,各地党员纷纷来此开展主题教育。作为红色景区,大刀园对军人、学生和党团教育活动一律免费开放。张国华敏锐觉察到新变化:“如今携孩子前来的家庭游客日益增多,目的明确——让孩子们在这里感受英雄气概,滋养家国情怀。”
每当清晨炊烟缭绕于古朴村落,大刀园内稚嫩而庄重的誓言隐约可闻——时空于此交错,大刀魂已铸就新的精神长城,无声而坚实地绵延在新时代的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