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南区东田庄镇
红瑶蜜薯种植成为“甜蜜事业”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 唐建勋 通讯员 董梦倩、孙立红)8月,在丰南区东田庄镇西部,一片3500余亩的红瑶蜜薯种植基地生机盎然。密匝匝的藤蔓顺着垄台铺展,书写着黑土地上致富的密码。这里就是薄文乐的家庭农场。薄文乐在田间查看着红瑶蜜薯的长势,凭着多年与土地打交道的经验,他笃定地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亩产预计能达4000斤。”这片凝聚着勤劳与汗水的土地,正是通过一场土地流转的农业变革,变成致富“金钥匙”,成为惠及乡邻的“聚宝盆”。
2023年初,从事多年农业种植的薄文乐接触到了新品种——红瑶蜜薯。作为一种特色甘薯品种,其口感软糯香甜,远超传统红薯,正成为食品消费市场的新宠。他敏锐地发现,家乡的黑色壤土特别适宜红瑶蜜薯生长,从中洞察到巨大商机,决心闯出一条新路。
当年1月,薄文乐注册成立了家庭农场,瞄准特色农业赛道,以红瑶蜜薯为主导产业,依托科技赋能,规模化流转土地,将传统低效农田转化为高附加值蜜薯产业基地。在东田庄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薄文乐在王打刁村等3个村庄挨家挨户走访,给乡亲们算清了“三笔账”:土地流转保底租金每亩1000元,比种玉米多赚500元;农忙时在农场打工,一天能挣150元;若跟着学技术自己种红瑶蜜薯,收益更可观。他的诚意打动了乡亲们,3500余亩土地最终连片整合,建成了8个标准化生产区块,最大的达620亩。“土地‘活’了,咱心里也踏实了!”流转土地的乡亲们喜笑颜开。350户家庭每年能稳定获得每亩1000元租金,户均增收3500元。
常年与土地打交道的薄文乐深知,规模化经营必须靠科技支撑。家庭农场引入起垄铺膜一体机等16台套农机,制定了包含株距、垄高等14项参数的标准化规程。“用品质说话才有定价权!”薄文乐与唐山栗妃食品公司签订了保底订单。2024年,薄文乐家庭农场订单种植占比高达85%,全年实现营收1900万元。同年,农场累计发放劳务工资450万元,其中10名长期工月薪达4000元。
看着占地1300平方米的新建仓储库进入收尾工序,薄文乐满怀期待。他说,再过一段时间,这里将能储存2000吨红瑶蜜薯,实现错时销售。他展望起新的发展前景:“今年要建设红瑶蜜薯精深加工生产线,咱这红瑶蜜薯,要甜遍京津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