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十五载砥砺谋发展 新征程奋进谱华章
记者 金鹏 通讯员 刘红艳 宁川颉
十五载栉风沐雨,十五载砥砺奋进。2010年至2025年,遵化市全面贯彻落实“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的重要指示,以实干为笔、以创新为墨,在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城乡建设等多方面迈出坚实步伐,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发展画卷。
经济腾飞,项目建设硕果累累
近年来,遵化市把招引项目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早在2010年,该市就已敏锐捕捉到发展机遇,踏上了项目建设的高速路。当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5个,人民医院迁建、唐山圣龙水泥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资源综合利用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为该市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春风拂过,遵化顺势而为、主动融入,成为区域合作的“强磁场”,吸引了众多大型企业的目光。成立“双招双引”汇客厅,积极推介招商引资优势,中粮、金融街等央企国企、知名民企纷纷落户,薛记5万吨绿色休闲食品深加工、金融街古泉小镇等重大项目从蓝图变为现实。其中,2×350MW热电联产项目的落地投产,不仅是能源领域的里程碑,更温暖了千家万户的心。“自从并入了热电联产的供暖系统,家里冬季取暖热乎又方便。”居民王大爷的感慨,道出了民生工程的温度——该项目将发电过程中的余热回收用于供暖,不仅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还让“绿色温暖”成为遵化冬天的新注脚。
同时,该市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爱信汽车零部件等一批日韩企业项目相继落户;美客多、广野、栗源等企业与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企业的合作持续加深;美华宠物用品等一批宠物笼具企业出口势头强劲,并筹备建设智能化云仓,扩大出口规模。
此外,该市还扎实开展高效办成一件事、“双盲”评审、服务提质效窗口展形象等优化营商环境举动,推动全市市场主体数量由2010年的不足6000家增长到2024年底的7万余家,其中美客多成功在新三板上市,实现了上市企业零的突破。
一批重大项目的落地升级,一众市场主体的涌现成长,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为遵化的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
产业转型,创新驱动激发活力
摆脱对传统资源型产业的路径依赖,是遵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跃。在“调旧育新”战略下,该市以创新为核,重构产业新版图,增强发展动能。
钢铁产业的“破茧成蝶”振奋人心。近年来,该市聚焦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持续转型升级,港陆200万吨冷轧一期竣工投产,山岳重工、山工重机、鑫虎矿机等传统机械制造企业向高端化迈进,矿山机械制造产业集群跻身河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我们生产的冷硬卷广泛应用于家电汽车板等领域,具有高强度、耐腐蚀、耐磨性等特点,深受市场青睐。”唐山港陆冷轧有限公司酸连轧车间孟段长介绍道。
在科技创新领域,诚联恺达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作为遵化面向京津重点招商项目,该公司专注于高品质先进半导体封装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与服务。公司建有完善的功率器件封装设备制造车间、组装车间、工艺实验室、研发中心及配套附属设施,凭借卓越的产品品质与领先的技术优势,与多家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本地市场到国际舞台,我们的成长离不开遵化对科技创新的‘全周期呵护’。”企业负责人的话语,折射出当地“培育新动能”的决心。
截至目前,该市已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87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61家、国家和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218家,创新驱动的“乘数效应”持续释放。
农业产业化同样成绩突出。农产品协会的成立让农副产品精加工产业集群效应更加凸显,该市已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8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13家,涉农商标达到480件。其中,“遵化板栗”“遵化香菇”“遵化苹果”“遵化雪花梨”“遵化磨盘柿”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认证。此外,中国板栗大会、娘娘贡杏采摘节等活动的成功举办,让“遵化味道”香飘全国,实现了从“种得好”到“卖得好”再到“品牌响”的跨越。
城乡新貌,统筹发展共享成果
“城市更宜居,乡村更和美”,是遵化15年来最直观的变化。
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该市城镇化率稳步提升,建成区面积持续扩大,“里子工程”同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市政道路建设、爱琴海城市广场投入运营等一系列举措,让城市功能与颜值同步提升。“感谢政府的棚改政策,现在搬进新小区,超市、幼儿园就在楼下,这日子像做梦一样!”市民赵大哥的笑容里,藏着城市更新的民生温度。
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绘就该市乡村振兴新图景,团瓢庄镇山里各庄村便是生动样板。昔日“脏乱差”的村庄,通过人居环境整治焕发新颜,依托四通八达的农村路网,以“村企共建”模式融合农业种植、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引入乡村振兴综合体项目,让集体经济“造血”能力持续增强。“环境美了,游客来了,我们既能在合作社打工,又能卖土特产,腰包越来越鼓!”村民的获得感,是乡村振兴的生动体现。
“四好农村路”建设持续推进,2023年长城旅游公路全线贯通,将世界文化遗产、5A级景区清东陵,金融街古泉小镇,鹫峰山,长城等文旅项目串珠成串,为村民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实现“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吸引更多游客来遵参观游览。汤泉乡民宿经营者张大姐的生活变迁颇具代表性:“以前守着几亩地过日子,现在依托文旅项目开民宿,旺季时房间供不应求,年收入比种地翻了好几倍,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升级,让发展成果更触手可及。新建、改建中小学校,让孩子们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点亮孩子的求学路;连续多年跻身“全国县级标杆医院100强”的人民医院,为群众健康筑起“防护网”,“学有所教、病有所医”的愿景照进现实。
十五载春华秋实,是遵化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面向未来,这座城市将继续以 “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 为指引,在创新中求突破,在协调中促均衡,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续写更加精彩的发展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