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8 07:47:21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从一家门店到九家连锁——解码郑兆丰生鲜超市发展之路(二)

从一家门店到九家连锁

——解码郑兆丰生鲜超市发展之路(二)

记者 角志伟 通讯员 刘彪 白剑

每天一大早,家住丰南区的轩立伟就按时起床,依照前一天郑兆丰生鲜超市的安排,驾驶着冷鲜运输车,沿着自己熟悉的路线,为沿途的分店逐一配货。

也许是刻意的安排,也许是莫名的巧合,郑兆丰超市的这九家分店,全部沿着唐山西部的光明路沿线由南到北一路精心布局。

在郑春庆看来,郑兆丰超市从“红海”到“蓝海”,逐渐成长壮大,从一到九,不仅仅是数量上的扩张,更需要经营理念、经营方式的升级和裂变。

2019年,郑春庆开始谋划属于自己的第七家分店。他把目光投在了距离第一家超市仅仅800米的位置。

开始酝酿时,股东们意见不一,有的说距离太近,会分流第一家的客流。有的说丰南城区就巴掌大的地方,超市同行竞争本来就很激烈,盲目扩张风险很大。

一番争论之后,郑春庆说服了大家:咱们不搞同质经营,在差异化上下功夫。

事实也证明了郑春庆的前瞻性。2019年,郑兆丰超市的第七家连锁店洪阳家园店正式开业,它与丰南翔云店仅隔一个路口,步行不到10分钟的距离。

这家门店也为两层结构,楼上楼下两层卖场总面积是800平方米,经营单品超4000支,拥有62名员工。几年来,蔬菜、鲜肉日销均突破2万元。郑春庆连锁经营的商业理想迈出了坚实有力的第一步。

纵览郑兆丰超市的九家连锁卖场,大多为2层结构,各层以楼梯相连,这与品牌起步较晚的发展历程有关。除了前文提到的丰南翔云店、洪阳家园店,就连2024年4月底开业的规模最大、营业面积达3300平方米的石油家园店同样采用上下两层的空间布局。

不求大而全,只求小而美。郑春庆这一业态理念在超市扩张与升级中得到很好的展示。

几年来,尽管物业结构存在限制,郑兆丰旗下的不同类型门店依然交出了亮眼的销售成绩单,充分彰显出企业强劲的经营实力。

在郑兆丰的门店体系内,洪阳家园店属于老店范畴。与完成调整升级的丰南翔云店相比,其品类布局存在差异:一楼主要陈列水果、加工食品,二楼则集中摆放蔬菜和预包装食品、鲜肉和水产。

九家看似普通的生鲜超市,成为郑春庆商业布局的版图的九枚棋子。棋子的周边,升腾起郑兆丰超市的社区烟火,而郑春庆多年精心打造的那条坚实有效的供应链,则是这家商业企业不断兴盛的筋脉。

干过农活、当过厨师、经营过饭馆的郑春庆,对蔬果从田间到餐桌的旅程了如指掌。郑春庆早年从事餐饮行业,他自然深知食材品质和价格的重要性。他认为,自己的生鲜超市是一场对零售本质的回归实验:当行业困于同质化与价格战,郑兆丰以近乎偏执的自营把控(从面团发酵到蔬菜周转)、敢为人先的重金投入(每平方米4000元)以及“狗逮兔子”般的市场应变力,证明了死磕商品力、运营力与真诚待客,依然是实体零售最坚实的护城河。

在供应链攻坚中,他一直坚持现金直采与拒绝半成品 ,以生鲜高占比倒逼供应链深度变革,郑春庆的餐饮经验在此转化为实战策略。通过现金直采构建价格壁垒:生鲜30%-40%产地直采(果蔬日周转110吨),食百70%现金采购压缩账期至1个月,供应商供货占比压至30%以下。

正是在以上商业实践的支撑下, 1万平方米配送中心实现着高效协同:一日四配确保夜间蔬菜鲜肉、清晨海鲜冻品直达门店,2024年新建烘焙加工中心集中处理面团,门店深加工提效。

伴随业务规模扩张,后端配送也同步升级。2024年6月,其配送中心从丰南区光明大街附近(5000平方米)迁至丰南区胥各庄镇华通街附近,面积拓展至1万平方米。

其配送负责人张美介绍,新配送中心投入使用不到一年便实现零库存管理,主要承担周转与分货功能,配备60余名员工。

目前,配送中心内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冻品四大品类日均周转货量分别达60吨、50余吨、10余吨、10余吨。其采用“一日四配”模式:夜间配送蔬菜与肉类,清晨配送海鲜和冻品,上午配送包装食品和散货,下午配送水果,所有车辆和司机均为企业自有。整个配送链条有条不紊地有序进行。

今年5月初,位于丰南郊区(毗邻配送中心)的郑兆丰烘焙加工中心投入运营。烘焙产品的面团制作等前端工序将统一在加工中心完成,再配送至门店进行深加工,以此提升烘焙业务的整体运营效率。

2024年,郑兆丰超市翔云店升级改造。聚焦可标准化的烘焙、果切,郑春庆开始给自己一手打造的首家店铺注入新的活力。

如今漫步这家卖场,烘焙区诱人的香气和操作间的忙碌身影成为一道难得的风景。和面、成型、醒发、烘烤,关键步骤几乎在顾客眼前完成。

“我们为什么要做全过程现场加工呢?因为全过程现场加工的烘焙商品味道和口感更佳。全过程现场加工和半成品现场加工有很大的区别,预制的半成品在冷冻和解冻的过程中会造成水分变化,口感和味道也会有所变化。”翔云店店长董淑深有体会。

为何舍弃更便捷高效的预制半成品来表演现场加工呢?

相比效率,郑春庆更在乎品质、安全和口味:“刚出炉的桃酥和发面饼那种扑鼻的香气和酥脆口感,冷冻过的半成品很难完全复刻。就像咱唐山人喜欢的热乎蒸馍,现蒸的就是比回锅的好吃。效率固然重要,但我们不愿为效率牺牲入口那一刻的满足感,以及品质和安全。”

细心的顾客发现,烘焙区旁专设原料展示架,安佳奶油、中粮面粉等优质材料实物陈列;果蔬区创新推出奶皮子酸奶酪等手工单品,日销达4000元。这种“看得见的品质”成为顾客复购的核心动力。

在郑春庆看来,超市的生存法则是紧紧跟上消费者需求的脚步。

如何捕捉消费者瞬息万变的需求?他自有一套“接地气”的方法论:融入社区深处,和老百姓像街坊一样“唠嗑”。

“别端着架子,就去公园里、小区楼下,跟带孩子的大姐、遛弯的大爷、下班的年轻人,随意聊。”郑春庆强调,这过程必须卸下身份包袱,“要听真话,就不能让人家觉得你是老板来搞调研。”

这九家门店是起点,而非终点。郑春庆目光投向的,是能承载更多烟火人情、邻里温度的“大店”。那里,新鲜食材触手可及,厨房智慧可以分享,匆忙的脚步能得以停歇。未来,正引领着郑兆丰超市一路向前!

十年辛苦,十年积聚。郑兆丰超市的成长故事,在唐山大地上天天上演。这无疑为区域零售行业提供着一份来自唐山的优秀样本。

编辑: 江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