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7 09:01:17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杨家铺烈士陵园:承载红色记忆 传承爱国情怀

杨家铺烈士陵园:承载红色记忆 传承爱国情怀

记者 梁赞英 通讯员 于金满 段程天

燕山山脉深处,沟壑纵横,绿树成荫。在苍松翠柏间,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巍然耸立,碑身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金色大字苍劲有力。碑身后面,数百个黄土坟丘和黑色花岗岩石碑静静地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里的英勇事迹。这里,就是远近闻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丰润区杨家铺烈士陵园。

丰润区姜家营镇杨家铺村位于丰润北部山区,是红色资源丰富的革命老区村。杨家铺烈士陵园就坐落在该村村北马头山下。陵园坐南朝北,占地面积5786平方米。院内有瓦房两间,瓦房南建有一座砖混结构的六角碑亭,亭内立有一纪念碑。碑亭西南建有一座混凝土结构的烈士纪念塔,塔高6米。碑亭正南有5排206座烈士墓。

1944年10月,抗日根据地进入巩固建设阶段。为了安排部署减租减息和锄奸保卫工作,中共晋察冀边区冀热边特别区委员会、晋察冀边区冀热边特别行政公署、晋察冀军区第十三军分区等领导机关和各联合县的县委书记县长在皈依寨村召开了冀东抗战时期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扩大会议。

当时,日军在各据点不断增兵,参会的特委书记、行政公署主任、晋察冀军区第十三军分区司令员李运昌和特委常委兼敌工部部长、晋察冀军区第十三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李中权分别带队撤到滦河以北和滦河以东活动。主持特委机关工作的特委常委、组织部长周文彬于16日晚,率特委机关、军分区卫生部、迁滦丰联合县县区干部和中共冀热边第四地委部分干部及警卫部队共800余人来到杨家铺村及周围的几个村子宿营。

“战斗打响了,四周都是日军,参会干部在土沟里利用农作物作掩护进行突围,但在3000多名日本鬼子的围攻下,终因寡不敌众,大部分干部战士英勇牺牲。”杨家铺村退休老教师李顺田的一位父辈亲人也在这场战斗中牺牲,他始终忘不了先辈时常说起的那些战斗场面,也成了陵园的义务讲解员。“这一个坟埋葬的可不是一个战士,因为战斗死伤太多了,村民们就挖了一个长长的沟,将烈士的遗体一一摆放好,合埋起来,在碑身刻字革命烈士之墓。”

这场被称为“冀热边区抗日战争中损失最为惨重的战斗”,共牺牲430余名干部战士。1954年,原丰润县委、县政府以烈士墓葬为主体建立了杨家铺烈士陵园。1983年,该陵园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唐山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些年,所在区先后多次投入资金对陵园进行修缮维护,目前陵园内除当年杨家铺战斗的介绍和一部分老照片老物件外,还增加了丰润区烈士英名录。”李顺田介绍,从日军入侵东北到抗战胜利,目前已知的就有数千名丰润英烈,“我们仍在继续发掘,让无名英雄越来越少,让更多英雄被人铭记。”

记者了解到,目前杨家铺烈士陵园共安葬烈士近千名。其中,除杨家铺战役烈士墓区安葬着在那场惨烈战斗中牺牲的430余名烈士之外,散葬烈士墓区则安葬着532名烈士,这些烈士都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了民族解放事业,义无反顾地献出自己生命的人民英雄。

忠骨埋青山。抚今追昔,革命烈士的事迹深深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作为唐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在每年的清明、“七一”、烈士纪念日等特殊节日,杨家铺烈士陵园都会迎来大批前来瞻仰和缅怀的市民,人们在这里敬献鲜花,聆听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感受着烈士们的爱国情怀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为更好地传承红色革命精神,近年来,姜家营镇坚持党建引领,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盘活杨家铺红色资源,全力打造杨家铺红色美丽村庄品牌。先后完成了通往园区的山路硬化、绿化和杨家铺烈士陵园的改扩建项目,实现了杨家铺烈士陵园改造升级。邀请专业人员对陵园原有图片、文字进行梳理归类,将红色文化纪念馆重新布展。以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展杨家铺村环境整治和亮化提升工程。同时围绕杨家铺战斗期间发生的革命烈士事迹,对了解杨家铺红色事迹的老党员、老干部等人员进行全面走访,整理形成反映杨家铺突围战的红色历史故事,组织创作了舞台剧《杨家铺突围战》等,以“讲故事、拍摄短片”形式再现峥嵘岁月,通过多种形式的演绎让革命事迹从历史中走来,激发游客、群众的爱国主义情怀。

编辑: 刘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