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冀东烈士陵园的鲜花翠柏丛中,长眠着一位杰出的爱国知识分子、抗日英雄。这座墓碑,历经了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如今依然完好无损地矗立在烈士用热血换来的土地上,也矗立在人民的心中。透过金色的朝阳,可以清晰地看到上面镌刻的三个大字“洪麟阁”。
洪麟阁,原名洪占勋,1902年出生在河北省遵化县地北头村。1921年,就读于直隶法政专科学校。1925年,任西北军冯玉祥部军法官,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军法处长。1933年起,任唐山工商日报总编辑、河北工学院教授等职,积极开展抗日活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与中共天津地下组织取得联系,成为“天津各界民众抗日救国会”的主要领导成员。
1938年6月,洪麟阁任冀东抗日联军副司令员兼第3路总指挥。7月8日,率部参加冀东抗日大暴动,转战丰润、玉田、遵化等地。7月12日,率部攻克玉田县城,毙伤日军数十人、伪军千余人,缴获大批枪弹,很短时间内队伍发展壮大起来。1938年10月,洪麟阁部遭受日军4个旅团的进攻,激战中洪麟阁头部负重伤。当时17岁的通讯员靳成轩,用央求的口吻说:“司令,您挂花了,我背您走。”洪麟阁厉声说:“快快撤离,不要管我。”说着,从一棵杨树上扯下一段树皮,用血写下誓言:“还我河山”。转过身来,见日军蜂拥而至,他奋力抛出仅有的一枚手榴弹,炸倒数名日军后壮烈殉国。时年36岁。
收殓洪麟阁烈士的遗体时,在他的内衣口袋里发现了还没来得及给妻子写完的一封信,上面沾满了血迹,并有3个弹孔。在场的指战员们无不失声痛哭。大家将洪麟阁的遗体安葬在别山的一个陡峭山崖顶上。为纪念洪麟阁殉国,当地人特意给那个高山头起名叫“洪山岭”。
朱德总司令对冀东抗联极为称赞,对洪麟阁的牺牲表示惋惜。他说:“革命的成功要靠共产党人的英勇奋斗,没有党外杰出的志士仁人的协力共助也是难以成功的。洪麟阁就是我们革命队伍非常需要的爱国知识分子,也是我们党非常需要的军事人才。他的牺牲对我们是一重大损失。”
洪麟阁烈士后来被安葬在冀东烈士陵园。2014年9月,洪麟阁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记者孙愫根据《燕山忠魂——抗日战争中冀东48位全国著名英烈》一书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