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
君子不执着于具体的事件,而要善于从事件中总结历史规律。
这一则中“器”的解释,有人说指“才能”,有人说指“器具”“器皿”,还有人说指的是“万物各自的形象与用途”。
《易经·系辞》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器”与“道”相对,分别讲的是实体与“玄之又玄”的理念,是具体事物与万物规律。放在“为政篇”里,那就应该是指生活中具体发生的事件与事件共有的发生规律。
“君子不器”,就是国君与大臣们,在处理政事时,不能仅仅着眼于解决掉具体的问题,还要高瞻远瞩,能够从历史观的角度,找出此事件后面隐藏的社会规律,从而能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甚至预测出未来的发生。
例如,周武王灭了殷纣之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让百姓安居乐业。继暴政而倒掉的秦王朝之后建立的汉朝,早期就注重休养生息政策。事件背后,都有规律可循。
这与上一则“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相连。“温故而知新”句,强调以史为鉴,以历史规律指导实践中的问题。 “君子不器”,是由治理国家中发生的事件,推出历史规律。是具体到抽象,把直接经验上升到理论的过程。
(浅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