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 单宇 通讯员 薛岳楠)“一套材料就能启动审批,流程快多了!”提及市电力工程审批新变化,一位企业负责人由衷点赞。近日,市行政审批局正式印发《唐山市企业电力工程投资项目“高效办成一件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以“一套材料办审批”为核心抓手,创新“容缺+并联”服务模式,直击企业办事堵点,让电力工程项目审批跑出“加速度”。
过去,企业申请风电、电网项目核准时,需先完成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审查(简称“社稳审查”),拿到正式意见后,才能提交项目申请报告进行技术评估评审,环节环环相扣、耗时冗长。为打破这一困境,《方案》聚焦市级核准权限内的集中式风电项目与220千伏以下电网输变电工程,推出“容缺受理”关键举措——企业无需等齐所有前置材料,只要项目社稳评估报告基本符合报审条件,即便尚未取得县(区)级正式《社稳审查意见》,也可凭项目核准申请报告及相关核心材料,直接向市行政审批局提交申请,真正实现“一套材料启动审批”。
“材料交上去,不用等反馈就能推进后续环节,效率完全不一样了!”这是《方案》实施后企业的直观感受。市行政审批局对材料进行形式审查,确认符合条件后立即启动容缺受理,同步触发两大关键流程:一方面,在1个工作日内委托专业机构开展项目申请报告技术评估评审,确保技术把关不缺位;另一方面,即时将项目受理信息推送至属地县(区)级社稳审核部门,提醒其同步启动社稳审查,企业则可并行办理社稳手续。原本“先后走”的审批环节变成“齐步走”,部门壁垒被打破,审批周期大幅压缩。
效率提升的同时,审批规范与结果送达便捷性也同步升级。《方案》明确,企业需承诺在技术评估完成前补齐合格的《社稳审查意见》;市行政审批局收到完整材料后,迅速完成最终审核并作出决定,审批结果当日上传至河北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企业可自主选择电子接收、线下窗口领取或EMS邮寄纸质批复,全程“零跑腿”或“少跑腿”。若企业未能按时补齐材料或社稳审查未通过,将依法作出不予核准决定,既保障改革效率,又守住规范底线。
为让“一套材料办审批”落地见效,《方案》构建三大协同保障机制:一是建立市审批局、县区社稳部门、技术机构、企业的即时联络群,信息实时共享、问题快速协调,避免“信息不对称”;二是市审批局设立督办台账,全程跟踪技术评审与社稳审查进度,关键节点主动预警提醒,严防审批超期;三是清晰划分各方责任,企业对材料真实性与承诺履行负责,县区社稳部门保障审查高效公正,市审批局统筹流程、严格把关,形成权责清晰、联动顺畅的工作格局。
《方案》实施后,企业投资电力工程项目核准的跨度用时将压减15个工作日以上,不仅能缩短项目前期筹备时间、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更彰显了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