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3 08:10:44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唐山汉沽: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以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为总牵引

汉沽区: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记者 王蓉辉 通讯员 王晗

汉沽管理区聚焦民生关切,高效办理民政救助、医保社保、卫生健康、市场准入等清单事项,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图为汉丰镇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办事群众提供服务。记者 徐慧 摄

通过创新驱动和产业链延伸,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把城乡和园区建设作为承载经济发展的基石,持续加大投入,环境面貌日新月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发生历史性变化……汉沽管理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唐山作出的“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重要指示精神,以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为总牵引,在产业升级、城乡变迁、民生改善、生态保护等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用实干与创新书写了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

产业升级:从传统制造到智创集群的跨越

家居制造是汉沽的特色产业,近年来,通过数字化赋能和共享工厂模式,推动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东方弘叶、宅本木业等企业率先试点“共享车间”,整合备料渠道和生产资源,降低企业成本,提升效率。2023年,被河北省工信厅授予“家具制造特色产业集群”称号,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玻璃制造龙头企业蓝欣玻璃公司投资4.5亿元建设可钢化玻璃项目,并成功申报省级绿色工厂,成为行业标杆。

汉沽管理区始终将产业发展作为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创新驱动和产业链延伸,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注重企业培育与科技创新。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推动小微企业入规入统,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做优高成长企业,目前,汉沽有规上工业企业66家、规上服务业企业8家、“专精特新”企业24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52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6家、高新技术企业33家。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紧盯北京第二批非首都功能疏解发展机遇,抓住国家出台支持唐山高质量发展政策契机,开展“凤还巢”等精准招商活动200余次,组织或参加各类招商推介签约活动300余场次,接待客商来区考察2000余次,累计开工建设项目286个,累计完成投资290亿元,262个项目建成投产。其中,福合新能源风力发电项目、香港冷藏智慧物流港等项目落地,为区域经济注入新动能。2025年实施省市重点建设项目20个,总投资70.5 亿元,波塞冬水下机器人、珍荣家具二期等8个项目开工建设。争列省重点前期项目2个。

城乡变迁:从二元分割到融合发展的突破

沿着新修的滨唐连接线驶入汉沽,道路两侧的变化令人惊叹:左侧是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厂房,右侧是白墙黛瓦的美丽乡村,城镇与乡村的边界在统筹发展中逐渐消融。

汉沽管理区始终坚持把城乡和园区建设作为承载经济发展的基石,持续加大投入,环境面貌日新月异。多个公园广场、医疗机构、市政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危旧房屋改造、绿美亮净、污水收集及水体治理等工程陆续实施。持续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完成义务植树60万余株,造林面积1万余亩。

大力实施幸福乡村、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旱厕改造、环境提升、景观打造等70余项重点工程先后实施,累计完成投资25亿元,创建市级示范村队16个、省级示范村队6个。

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落实河长制,一批泵站改造、节水灌溉、桥闸涵新建维修、地下水压采、河道清淤治理、饮水安全项目顺利实施,完成投资2.9亿元。

注重加强园区建设,2014年11月省级开发区获批成立,并全面启动建设,累计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超过5亿元,征收土地1.2万余亩,“九通一平”土地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有效满足了入园项目需求。同时,统筹推进城乡和园区道路建设,新建改建各类道路90公里,完成投资超过15亿元,全面实现“村村通油路、打通断头路、形成多出口、实现多回路”的道路建设目标。繁荣舒适、宜业宜居、环境优美、独具魅力的特色现代化小城镇初步建成。

民生改善:从基础保障到品质提升的进阶

汉沽管理区始终坚持把民本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

持续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先后开展了工业企业废气污染防治、燃煤污染治理、扬尘污染治理、面源污染治理4项治理行动,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逐年大幅下降。

持续推进就业创业,完成失业人员再就业11156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769人,发放就业补助资金9015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675万元。

持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建立了养老、失业、工伤“三险合一”信息管理系统。

持续加强教育教学工作,累计投入资金近1.5亿元,实施中小学和幼儿园新建及改扩建项目11个,购置了一批现代化的教学装备,办学条件实现新的飞跃。成功承办了“河北省学校文化建设第五届年会”等高规格教育交流活动,2017年获评市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

同时,全面抓好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公安法制、电视通讯、群团武装等各领域工作,繁荣有序、和谐稳定的发展基础进一步稳固。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篮球、乒乓球、马拉松长跑、戏曲票友赛等文化体育活动每年举办60余场次,农村电影放映覆盖每个村队,“七进”惠民演出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文化盛宴。文明创建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为传播新风尚的主阵地。

生态保护:从环境治理到绿色发展的转型

汉沽管理区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发生历史性变化。

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显著,全区完成“双代”改造全覆盖,建成绿色料仓2个,涉污企业全部完成深度治理。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落实河长制,完成煤河清淤治理,实施全域水网建设,国控、市控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投资3000万元完成原海通工贸地块污染修复,“无废城市”创建稳步推进,建成省级幸福河湖1条。

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畜禽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100%。蓝欣玻璃等企业开展环保绩效创A,推动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

从产业园区的机器轰鸣到乡村庭院的欢声笑语,从运河两岸的鸟语花香到政务大厅的高效服务,汉沽管理区的变迁,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更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基层缩影。站在新的起点,汉沽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续写新的篇章。

编辑: 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