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4 08:14:57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唐津运河第三景区:打造近郊微度假新地标

唐津运河第三景区

打造近郊微度假新地标

张曦 周占领 刘彪

初秋的唐津运河碧波荡漾,绿意沿着河岸铺展。近日,记者沿丰南骑行绿道穿行于田园风光间,抵达丰南区东田庄镇的唐津运河全域旅游示范带第三景区。这座总投资1.3亿元、占地300亩的近郊微度假胜地已初显雏形,作为丰南东田康养旅游组团的核心板块,它正以“璞野田庄”的独特定位,为京津冀近郊微度假市场注入全新活力。

多元业态筑就全时度假体验

“我们要让游客来了就不想走,在这里找到‘五在田庄’的归属感。”项目执行经理李强带着记者来到景区项目现场,详细介绍核心业态布局。作为推动城市转型与产业转型的区级重点项目,东田庄农旅融合项目以“近郊微度假”为核心定位,通过“吃、养、学、乐、憩”全链条业态规划,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标杆。项目坐拥便利交通优势,精准对接京津冀消费群体,将农旅融合理念深度落地,让“五在田庄”的归属感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度假体验。

项目科学布局多元业态,精心营造“动静分离”的舒适氛围。核心汤泉疗养区作为重点板块,建成后一楼设汤泉疗养区,二楼、三楼则整合休闲娱乐、特色小吃与理疗按摩等功能,构建“汤泉+休闲”的一体化空间。康养中心让游客在田园诗意中实现身心疗愈,游客服务中心设有亲子活动室,配备专业培训员工,确保游客入园全程无忧。生态停车场以树种为隔离带,既实现遮阳、净化空气,又提供百余个车位,达成停车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项目目前处于第一阶段建设中,预计2026年2月竣工。项目依托河头老街成熟的街区经济引流,叠加交通便利优势,通过“河头老街街区经济+东田庄乡村游玩”的联动模式,构建“晚上住民宿、白天游乡村”的闭环度假体验。

辐射带动绘就乡村共富图景

“景区不是孤立的存在,它是激活周边乡村的‘引擎’。”东田庄镇人大主席卢英杰的这句话,在紧邻第三景区的付庄子村得到生动诠释。村口的药王寺始建于唐代,古柏苍劲挺拔,如今村里依托这一文化IP,精心打造中医药文化园。20多公里长的丰南骑行绿道串联起运河与乡村美景,村内绿树环绕,游客漫步其间可呼吸清新空气、欣赏运河风光,站在景区观景台远眺,唐津运河波光粼粼,两岸田畴似锦,一幅生态休闲融合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

周边农旅业态同样亮点纷呈,崔庄户村打造采摘一体化体验项目,共享农场推出“土地认养”模式,让游客可亲手耕种专属地块;特色农产品品牌矩阵颇具竞争力,“猛虎一号西瓜”、特色红薯等优质产品形成差异化优势。村里水系发达,不仅适合农作物生长,更规划油菜花种植景观带,花期过后种植水稻,实现“观赏+耕种”双重价值。

返程途中来到赵新庄村的“桃里民宿”,这里已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白墙黛瓦的院落镶嵌在桃林深处,推门可见秋千摇椅轻轻晃动,窗台上摆满游客栽种的多肉植物。“我们的民宿每间都有独特主题,‘麦浪房’铺着秸秆编织地毯,‘星空房’屋顶可仰望星空,所有食材都来自周边菜园。” 民宿负责人介绍说。依托景区的亲子客群,他们推出特色体验活动,周末房源常常提前几天就被预订一空。负责人补充道:“景区带动周边发展起多个采摘园和农家乐,形成‘景区+村落’的联动格局。”

战略赋能书写全域旅游新篇

这座景区的崛起,正契合全省“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的战略部署。它不仅填补了丰南近郊高端微度假的市场空白,更通过差异化发展与一、二景区形成互补。同时联动民宿、采摘、共享农场等业态,构建多景区联动格局。

“一景区看运河风光,二景区品民俗文化,三景区享田园生活,三条线路串起全域旅游珍珠链。”李强介绍,随着第三景区的即将运营,丰南文旅正加速向“全域化、品质化”转型。它让“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有了更具体的落脚点,更以文旅融合之力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一个集康养、研学、休闲于一体的微度假新地标,正书写着区域发展的崭新篇章。

编辑: 穆俊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