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 闫妍)近日,市文明办发布了8月份“月评学雷锋十佳事迹”名单(排名不分先后)。分别是:
1.白利波,唐山京唐港海事处西港海巡执法大队副队长
挺身而出施救受伤少年
2.杨建明,唐山滦州市东安各庄镇小营小学校长
用快门定格四季、以光影铸就乡魂
3.杨玉芳,唐山市路南区广场街道新华南里社区居民
自强不息诠释人生价值
4.王鹏,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毕业生
挺身而出于淤泥中托举生命显大爱
5.王凤民,唐山市丰南区残联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主任
折翼自奋飞、燃灯助残行
6.刘启超,唐山市丰润区杨官林镇菜园村村委
平凡坚守诠释基层干部初心
7.张德发,唐山遵化市西三里镇村民
生死一线勇救车祸被困者
8.孙庆岩,唐山市曹妃甸区第十农场孙家坨村退休干部
为村里红白事精打细算倡新风
9.刘瑞侠,唐山市丰南区岔河镇王各庄四村村民
十五载守护瘫痪婆婆
10.贾志刚,唐山市乐亭县姜各庄镇九间房村村民
以公益善举扶助乡邻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唐山市2025年7月份
“月评学雷锋十佳事迹”
白利波:挺身而出施救受伤少年
唐山京唐港海事处西港海巡执法大队副队长白利波爱岗敬业、乐于助人。2025年8月21日晚,海港区一路口小轿车与电动车相撞,两名少年受伤,其中一名少年头部流血伤情严重。路过的白利波立即上前对受伤较重的少年进行心肺复苏救援。施救过程中,他安慰道:“挺住,坚持一下,救护车马上就来”。不久,少年呼吸恢复正常,他守护在少年身旁密切观察,直至恢复意识能开口说话。交警与家属赶到后,他详细说明事情经过,协助送上救护车后才默默离开。整个过程可谓生死时速,他说:“当时只有一个念头,不能眼睁睁看着生命在自己面前消逝。”
杨建明:用快门定格四季、以光影铸就乡魂
唐山滦州市东安各庄镇小营小学校长杨建明以多年如一日的坚守,将对家乡的热爱倾注于镜头,用光影诠释着敬业奉献的深刻内涵。他聚焦古朴城墙、蜿蜒滦河、四季湿地,以及栖息其间的苍鹭、野鸭、䴙䴘,将这些元素定格为滦州独有的“视觉名片”,通过互联网传递给千万受众。为捕捉滦河日出的壮丽,他凌晨踏霜奔赴机位,在寒风中静待晨光破晓;为记录水鸟破壳的瞬间,他在湿地连续蹲守数日。为让更多人认识滦州、向往滦州,他精选上百部作品向“学习强国”等平台投稿,让融合历史底蕴与生态之美的滦州成为外界了解家乡的重要窗口。他用镜头丈量故土,以光影传递深情,用敬业与奉献书写着对家乡最动人的告白。
杨玉芳:自强不息诠释人生价值
唐山市路南区广场街道新华南里社区居民杨玉芳,1976年唐山大地震被砸成截瘫成为终身残疾。他战胜自我、走出阴霾,与同遭不幸的高志宏结为伴侣,打破“截瘫患者最多活十五年”的断言,活出精彩人生。他们著书立说,创作数百万字作品,包括《凤凰吟》《心地放歌》等;登央视、上《星光大道》,组建艺术团,彰显抗震精神。他们感恩社会,汶川地震后鼓励震区群众;向唐山舰官兵赠书,免费为退役军人配钥匙,义卖助寒门学子。杨玉芳夫妇用行动诠释人生价值,传递大爱与坚韧。
王鹏:挺身而出于淤泥中托举生命显大爱
2025年6月20日晚10时许,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毕业生王鹏与朋友在金山和合广场南侧锻炼时,突闻池塘方向传来呼救声。他迅速冲向现场,发现一男子在池塘中央挣扎,危急时刻果断将手机、衣物交由朋友保管,纵身跳入水中施救。落水者因恐慌紧拽王鹏致其被压入水中,但他仍奋力托举对方并保持浮游,最终将人带至塘边。因塘底淤泥松软无法借力,王鹏用肩膀托起力竭的落水者,助其抓住岸边石板,经两次尝试成功上岸。随后他立即检查落水者状况并拨打急救电话,待家属到达后悄然离开。事后家属赠予五千元感谢金,王鹏婉拒并表示:“当时情况紧急,如果没人下水救他,他会很危险,以后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还会伸出援手。”
王凤民:折翼自奋飞、燃灯助残行
唐山市丰南区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主任王凤民大学时意外致残,历经艰难,读书学习重启人生。她连任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三届理事,获评市优秀信息工作者、优秀公务员等多项荣誉。自2012年起,她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五百余场。2021年以来,她组织二十多名志愿者走访慰问五十八户孤困儿童残疾人家庭,结对帮扶二十二名残疾人家庭儿童。她组织读书会五百余场,赠送各类书籍、指导读书打卡、传播优秀文化,惠及千余人,组织公益夏冬令营,带领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理想、知恩立志。她以专业践行使命,用爱心照亮他人,在助残事业中绽放独特光芒。
刘启超:平凡坚守诠释基层干部初心
唐山市丰润区杨官林镇菜园村村委刘启超,面对村西通村路因雨水冲刷边坡受损、路面破损危及出行的情况,在镇村干部为资金犯难时,默默拿出六万余元积蓄,为七百米道路浇筑水泥路肩、培护边坡。去年六月雨季,脱贫户宋某家屋顶漏雨,积水成患,他买木料、找师傅,反复叮嘱:“梁木必须全换,瓦片要封严实!”村民拉着他的手热泪盈眶地说:“你救了我的急啊!”他的善举早已融入日常:妻子是村医,他家成了“健康站”;深夜送独居老人就医,从不收分文;路边遇车祸,他总是第一个冲上去救援。村民们说:“启超就像自家人,有他在,心里踏实。”点滴微光汇聚暖流,他用平凡坚守,书写着基层干部最动人的初心。
张德发:生死一线勇救车祸被困者
2025年7月20日11时35分,唐山遵化市西三里镇村民张德发驾车途经中粮家佳康党峪场附近时,发现一辆白色轿车撞断护栏坠入桥下深水,车内两人被困。他立即停车冲向现场,拨打110、120并联系同事增援。此时车辆倒扣深陷积水,安全带将伤者牢牢困住。危急时刻,他与同事用裁纸刀割断变形车内的安全带,合力撬开车门,将伤者转移至安全地带。见一名伤者失去意识,他们迅速实施心肺复苏。待救护车抵达后,详细说明伤者情况并协助救援,直至工作有序开展才默默离开。他的果敢行动与专业救援为伤者赢得宝贵生机。
孙庆岩:为村里红白事精打细算倡新风
唐山市曹妃甸区第十农场孙家坨村退休干部孙庆岩以“破陋习、树新风”为己任,推动村里红白事改革,获村民认可。他牵头成立红白理事会,走访收集意见近百条,制定以“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事不办”为核心原则的章程在村内逐步推广,并带头践行,带动全村红白事从“比排场”“讲阔气”转向“重感情”“尽孝心”。他带领理事会提供“全程代办”服务,免费帮村民策划流程、布置场地,还兼顾特殊群体需求,在服务中融入人文关怀。在他带领下,村里红白事平均开支下降40%以上,村民文明意识显著提升,“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理念在乡邻心中扎了根。
刘瑞侠:十五载守护瘫痪婆婆
唐山市丰南区岔河镇的一位普通家庭妇女刘瑞侠,以无私的孝行赢得了邻里的尊敬。因丈夫常年在外出车送货维持生计,她独自承担着照顾家庭和九十六岁瘫痪婆婆的重任。十五年如一日,她是婆婆最坚实的依靠。每日清晨,她变着花样准备适口饭菜,耐心喂食;餐后坚持推婆婆外出晒太阳,即使体000000力透支也毫无怨言。面对婆婆的排便难题,她始终耐心处理,维护老人尊严。一次深夜婆婆突发疾病,她冷静服药送医,用果敢守护生命。其孝行深深影响子女,如今第三代家庭亦传承孝道,形成“以身教代言传”的榜样示范。这位普通农村妇女以十五年无微不至的照料,诠释了“久病床前有孝媳”的中华美德,成为乡邻交口称赞的典范。
贾志刚:以公益善举扶助乡邻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唐山市乐亭县姜各庄镇九间房村村民贾志刚十五年来以赤诚之心反哺乡里,先后捐款五万余元用于村庄建设,出资两万元为新村址建设添砖加瓦,资助村秧歌队开展公益演出,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他常年出海,曾多次冒险组织渔船参与海上救援,为渔民挽回巨额损失。2024年,他为渔民协会河口工程捐资八千元,并全程参与二十天的义务劳动。从环境整治一线到邻里纠纷现场,他多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着新时代农民的家国情怀,让雷锋精神在乡村振兴中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