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茶汤四代情 老味重回建国里
记者 周枫
10月1日,承载着百年商脉记忆的建国里商业街正式开街。
而在这处连接历史与当下的文旅新地标中,一家老字号的重现格外引人注目——承载着七十年记忆的“小山茶汤”终于重归故地。那把熟悉的龙嘴大铜壶再次吐着袅袅白雾,浓郁的米香在街头弥漫,瞬间唤醒了唐山人深藏心底的味蕾记忆。
“回到建国里,这份情怀终于落地了。”现任经营者、40岁的张然站在崭新的店面前,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作为茶汤技艺的第四代传人,也是“慧娘茶汤”品牌注册者司向慧的亲传弟子,张然为这次回归已期待了整整两年。“从师祖在小山摆下第一个茶汤摊,到后来在建国路扎根,‘小山茶汤’的魂就一直留在这里了。”
图为张然正在制作茶汤。张曦 摄
这份执着的回归情怀,源自一家老字号近一个世纪的跌宕与坚守。其历史可追溯至民国中期,创始人司连山在小山一带摆摊创业,“小山茶汤”的美名由此传开。品牌后虽历经司利、司向慧两代传承,并在建国路扎根,却一度因老街没落而失去固定摊位,只能辗转于庙会与展会之间。这段流动的岁月,并未中断其技艺的传承:2016年,第三代传人司向慧正式注册“慧娘茶汤”品牌;2018年,其制作技艺成功入选路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尽管品牌名称更迭,但在老顾客心中,它永远是那个记忆中的“小山茶汤”。
店铺重新开业后,络绎不绝的顾客让张然更加坚信回归的意义。一位带着孩子前来品尝的80后顾客王先生感慨道:“这就是我小时候的味道!听说它回来了,特意带孩子来尝尝,让他也感受下我童年的‘甜品’。”张然也动情地回忆起一个更深的触动。一位90后女孩曾专程到来,不为别的,只为给即将过八十大寿的姥姥“寻回记忆里的那口‘小山茶汤’”。“她姥姥念叨别的都不要,就想这一口。”女孩的话让张然瞬间领悟:“我们守着的,不只是一门养家糊口的手艺,而是能为一个家庭、一段人生增添圆满的‘味道’。这比任何荣誉都珍贵。”
重归故地的“小山茶汤”,依然严格遵循着创始人的传统工艺。主料坚持小米面、栗子面与豆面的经典配比,佐以红糖、芝麻、核桃仁等十余种调料。滚烫的开水从改良的电热龙嘴大铜壶中倾泻而下,瞬间将混合面冲成糊状,香气四溢。“我们保留了最核心的配方和工艺,”张然郑重地表示,“这份对工艺的坚持,不仅是对家族技艺的尊重,更是对顾客记忆中那份‘老味道’的守护。”
从“小山茶汤”到“慧娘茶汤”,名称在变,场地在变,但那把传承四代的铜壶里,沸腾着始终如一的匠心。这碗跨越七十年的茶汤,早已不仅是小吃,它是几代唐山人共同的记忆纽带,承载着这座城市历久弥新的生活滋味,并将这恒久的温情,继续传递给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