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 金鹏 通讯员 刘红艳 宁川颉)近日,遵化苏家洼镇大刘庄村村民刘桂东的院子里一派忙碌景象,谷物脱粒机轰鸣作响,饱满的谷粒顺着出料口不断滑落,在编织袋里堆起小堆。“你看这谷子,虽说是在栗树下种的,颗粒却非常饱满。再加上板栗,一块地两份收获,再累也值!”这喜人场景,正是该镇推广“栗谷套种”新模式结出的硕果。
今年以来,苏家洼镇立足镇域农业发展实际,联合唐山师范学院驻大刘庄村工作队,聚焦林地资源利用不充分、农户增收渠道单一等痛点,全力推动“栗谷套种”技术落地生根。据统计,目前该镇已有7个村共21户农户主动参与试种,种植面积达72亩,刘桂东便是首批“尝鲜者”之一。
为让“栗谷套种”技术真正惠及农户,苏家洼镇与驻村工作队形成合力:一方面多次组织召开技术宣讲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种植户讲解“栗谷套种”的优势与要点;另一方面专门邀请唐山师范学院农学专家进村入户,从选种、播种到田间管理进行全流程跟踪指导,手把手帮种植户解决实际问题。
如今,秋收的成绩单已然揭晓,套种的谷子亩产稳定在700斤左右,品质优良。更难得的是,得益于科学的种植密度调控,板栗生长未受影响,产量较往年还有明显提升,为“栗谷套种”模式的进一步推广打下了良好开局。
“种得好,更要卖得出,才能让农户的‘丰收账’变成‘增收账’。”深知农户对“销路”的担忧,苏家洼镇党委主动靠前服务,积极对接辖区内宗氏包装企业,创新搭建“镇+企业+农户”产销对接平台,组织企业与农户沟通市场需求、洽谈收购价格,双方达成稳定合作意向。未来,初加工后的谷子将由企业统一收购,加工成成品包装小米推向市场,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消费端的直连,既减少中间环节,又保障农户稳定收益,彻底打消销售顾虑。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总结推广‘栗谷套种’的成功经验,鼓励更多农户参与进来,进一步盘活林下资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一亩双收’模式惠及更多农户。”苏家洼镇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