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1 09:22:54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陈荻:永不沉没的红色航标

1940年盛夏的泉水河,暴雨如注。已游到对岸的陈荻回头望去,战友阎锡九正被湍急的洪流裹挟。身后枪声渐近,他毫不犹豫地转身跃入浊浪……最终与战友一同被漩涡吞没,年仅31岁。

陈荻,原名陈世雄,字临武,化名陈白秋、陈荻,出生于玉田县鸦鸿桥镇,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6月,被任命为中共遵化县委书记。1930年,他参与领导“黄林暴动”,袭击玉田警察局,点燃抗日烽火。暴动失败后,化名辗转哈尔滨,在白色恐怖中创办《哈尔滨新报》,用油墨传递革命星火。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陈荻随东北三省邮政人员一起被调入关内,分配到安徽省芜湖市邮政局工作。1934年,中共京东特委调陈荻回河北芦台(今天津市宁河县城)工作,陈荻以党的事业为重,毅然向芜湖市邮政局递交申请,赴芦台邮政局任邮务佐之职。到芦台后,他被任命为中共宁河县委委员兼芦台党支部书记,并按照上级的指示精神,和地下党员张家声、张家庆及田泽林共同组建了挂牌“新生医院门诊部”的秘密交通站,以行医为掩护从事秘密的交通工作。

芦台系水、陆交通要道,在陈荻领导下,交通站不仅传递信息,接送来往人员,而且积极购置军需物资和医疗药具,运往抗日前线。在他的宣传鼓动下,宁河县中学16名师生走上抗日第一线。许多被捕同志被他营救出狱。为把物资与药品及时运往抗日前线,他绞尽脑汁,甚至动员妻子高田化装成走亲戚的样子,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孩子携带药品通过日伪的封锁线。由于陈荻的努力工作,交通站为冀东的抗日救国运动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七七事变之后,日军侵占华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国掀起抗日高潮。1938年6月,根据中共中央和北方局部署,中共河北省委、冀热边特委组织冀东抗日大暴动。陈荻以“祖国河山破碎,岂惜毁家纾难”的豪情,不计较五口小家之安危,全身心地投入这一壮举之中。陈荻在冀东抗日联军李运昌部第五总队负责政治工作,部队西撤回冀东后任抗联政治部代理主任、后任冀东军分区宣传科长等职。为了建立冀东抗日根据地,他转战南北,出生入死。

1940年农历六月十七傍晚,陈荻与阎锡九等转移到丰润县郭庄子村时,突然被王官营与丰润城关的日伪军包围。在突围不成的情况下,陈荻、阎锡九只好组织队伍且战且退。在退至村旁泉水河时,水深且无舟桥,只得强行涉水而过,已到对岸的陈荻发现阎锡九离岸甚远,而追敌已至,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他不顾个人安危,毅然返身入水救助,因水深流急体力消耗过多,与阎锡九一同被卷入漩涡,不幸遇难,时年31岁。

1985年9月,中共丰润县委、丰润县人民政府在陈荻牺牲地姜家营乡郭庄子村修建了纪念碑。

记者孙愫根据《燕山忠魂——抗日战争中冀东48位全国著名英烈》一书整理

编辑: 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