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能战斗”精神文化解析与实践阐释
开滦国家矿山公园 开滦博物馆 王立新
今年恰逢毛泽东同志提出“特别能战斗”精神100周年。1925年12月,毛泽东发表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对工人阶级革命斗争精神给予高度赞扬,也成为以开滦矿工为代表的工人阶级的标志性品格。100年来,“特别能战斗”精神在几代开滦人中薪火相传,历久弥坚,内涵丰富,与时俱进,展示出强大精神动力。
英勇顽强的抗争文化。1922年初,中国工人运动进入高潮,同年10月,开滦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第一次组织“开滦五矿大罢工”,震惊中外,邓中夏同志盛赞这场罢工“光芒万丈”。之后开滦又于1934年和1938年两次组织“五矿大罢工”,前者为振奋革命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被刘少奇称为“是中国一件非常重大的事变”;后者给日本侵略者“以战养战”的图谋以极大打击,罢工后有数千名矿工参加了冀东人民抗日大暴动,拿起武器直接同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斗争。其中,赵各庄矿工人节振国刀劈鬼子兵的事迹被广为传颂。
中西兼容的开放文化。开滦创建之初就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新中国成立后,开滦在国家的支持下,以世界先进技术为引领,运用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方式,推进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使用国外截煤机,替代落后的生产工艺,引进先进的“康拜因”机组,在全国煤炭企业中率先进行采煤技术改革,引进先进设备建成远东规模最大的洗煤厂。邓小平视察开滦后,在全国煤炭行业引入大型机械化装备,率先在开滦等单位试用,开滦采煤工艺和生产技术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顾全大局的责任文化。开滦的企业宗旨是“举力尽责”,即:举企业之力,尽社会之责。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开滦人在党的领导下迅速开展复产,抗美援朝期间捐出工资购买飞机大炮,两次组建医疗队奔赴战场。全国各地无论是发生矿难还是地震灾险,总有开滦救护队员抢险救灾,守护生命的身影。在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开滦直面困难,顾全大局,勇挑重担,率先改革,首创“三加一”管理模式,推进国企扭亏为盈。1997年,煤炭部在开滦召开现场会,向全国推广开滦经验。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10多家媒体集中报道《开滦唱响国企志气歌》。
锐意进取的争先文化。开滦始终站在采煤工业前沿,创造多个第一和“之最”。新中国成立后,建设全国首个全矿井正规循环矿井——开滦林西矿;自行勘探设计建设,建成新中国最大竖井——开滦范各庄矿,打造一流标准全国样板矿井;建设中国第一座水力化采煤矿井——开滦唐家矿;开滦开凿的第一座矿井——开滦唐山矿,敢于挑战世界先进采煤技术,通过技术改造、系统升级和创新突破,引领中国采煤工业进入“综机时代”,开创了中国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的先河。
攻坚克难的拼搏文化。1976年,唐山大地震,开滦所有设施均遭严重破坏,所有矿井均被水淹,外国人曾预测开滦二十年不能恢复。然而开滦人凭借“特别能战斗”精神,攻克重重难关,仅用10天就生产出第一车“抗震煤”,震后半年,7个矿井全部恢复生产,不到一年半时间,开滦全局产量恢复到震前水平,创造了人类抗灾史的奇迹。1984年,战胜世界罕见矿井大透水灾害,创造了中外煤矿水患治理史上的奇迹,开滦创造的“特大透水灾害综合治理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为国分忧的奉献文化。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滦先后派出近8000名技术骨干,奔赴17个省市支援工业建设;在“四五”期间,开滦组织“四五翻番”运动,保钢铁、保发电、保大城市,五年增产煤炭1亿吨,由“一个开滦变成两个开滦”。1973年12月19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长篇通讯《他们特别能战斗》,高度评价了开滦矿工的斗争精神,全国掀起“学大庆、赶开滦”热潮,周恩来总理两次表扬开滦“出了力、救了急、立了功”。开滦人始终把国家需要和社会责任扛在肩上,不讲困难、不提条件、不计代价、不打折扣,为国分忧,无私奉献。
爱矿敬业的劳模文化。劳动模范是民众的楷模,国家的功臣。开滦始终有一群劳模群体,从“矿山愚公”吴旭芝、“矿山铁汉”侯占友,到“化工女神”邓晶、“科技尖兵”金旺,从“党是我的妈,矿是我的家,要听党的话,管好我的家”的铮铮誓言,到“跟设备较劲、跟自己较劲;让新技术从书架走向货架、走向应用实践场”的点煤成金,他们时刻以报国尽责为己任,在不同时代中、在各自岗位上,用行动诠释着“特别能战斗”精神和劳动者风采。开滦迄今培养出全国劳模31人,各级劳模9000多人,被誉为“劳模的摇篮”。
自强不息的担当文化。新时代赋予开滦人新的历史使命,也赋予“特别能战斗”精神新的内涵,即:“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担当、特别能创造”。开滦作为能源企业,如何跳出资源型企业宿命,闯出一条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摆在企业面前的重大问题。面对困境与挑战,开滦人不退缩、不气馁,自强不息、主动作为,坚持以煤为基,发挥比较优势,深化内部改革,构建形成了以煤炭、煤化工、现代服务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撑的“三柱一新”产业发展新格局。
革故鼎新的创新文化。纽扣时装、汽车门板、航天服、降落伞……这些都能用煤化工衍生出的新材料制造出来。现在,开滦的一块煤可被加工成67种化工产品,而且所有煤化工副产品都能被“吃干榨净”,上一工序的废弃物都能成为下一工序的原料。以煤炭为原料研发的微米级聚甲醛高强丝,成为以塑代钢的新型纤维材料。科技创新让百年老企焕发勃勃生机,生产矿井正在实现“从人工采煤到智慧采煤”的跨越。2024年,581项科创立项中,10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特别能战斗”精神获评“新中国60年最具影响力十大企业精神”,已成为引领和激励一代又一代开滦人肩负民族责任、履行历史使命、战胜艰难险阻的红色基因,更是实现“百年开滦、基业长青”的动力源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