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特色产业 强县域经济
唐山劳动日报评论员
县域兴则全局稳,县域强则发展实。作为连接城乡的关键节点,县域经济既是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之一,更是推动城乡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发展县域经济关键在于立足特色、选准赛道,以产业之“特”铸就县域之“强”。
县域经济之重,在于其承上启下、贯通城乡的战略地位;县域经济之魂,在于“特”字当头,避免千篇一律。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在全市工业经济中举足轻重。从迁安先进钢铁制造集群到丰南高端板材带材集群,再到曹妃甸精品钢铁板材集群;从遵化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到高新区智能特种机器人产业集群;从丰润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到曹妃甸盐化工产业集群,这些特色产业已经成为县域经济的“压舱石”和“增长极”,承载着地方的资源禀赋与文化基因,寄托着县域发展的希望与未来。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特色产业,唐山县域经济发展的根基才越来越稳固。
县域经济之要,在于选准赛道,逐“新”而行。特色不是守成,而是动态升级;赛道不是盲目跟风,而是前瞻布局。我市各县区资源禀赋各异,唯有因地制宜、错位发展,才能形成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从近年来的发展实践看,唐山县域经济发展特色越来越鲜明:玉田县深耕印刷包装机械领域,已形成从原材料供应、整机研制、配套加工到仓储物流、国内外贸易的完整产业链;滦南县依托传统优势,打造钢锹产业集群,年产钢锹占全国七成以上,小产品撬动大市场;遵化市则将板栗、金银器、宠物笼具等“土特产”转化为特色产业集群……这些县域经济的成功在于,发展县域经济不求“大而全”,但求“特而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仅站稳了脚跟,还为县域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兴一方产业,强一方县域。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密码,就藏在特色之中。每个县区只要在全市乃至全国产业版图中找到找准自己的坐标,振兴特色产业,就能让县域经济“强”起来、“活”起来,为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步伐贡献力量,不断开创唐山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