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8 08:06:17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科技赋能 姜田生金——唐山丰润新军屯镇无土栽培技术引领生姜产业迈向高质量未来

科技赋能 姜田生金

丰润新军屯镇无土栽培技术引领生姜产业迈向高质量未来

记者 梁赞英 通讯员 国海涛 季子丹

“生姜虽好,却素有‘娇贵’之名。最令姜农头疼的,便是致命的‘姜瘟病’和难以克服的‘连作障碍’,一块发生病害的姜地,往往需要轮作多年才能再种,极大限制了产业规模的扩张,而无土栽培技术正是破解这一难题的‘金钥匙’。”近日,在丰润区新军屯镇生姜产业园,看着基地栽培槽内绿油油的生姜长势正旺,负责人孟凡强十分欣慰。

图为无土栽培的生姜收获在即。记者 梁赞英 摄

时下,正值生姜收获季节,在新军屯镇广袤的田野里,随处可见繁忙的丰收场景。然而,生姜产业园里的丰收图景却与传统姜田截然不同:不见连片的黄土,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整齐的栽培槽;一株株茎叶青翠、长势旺盛的姜苗正是从槽内基质中破“土”而出。

“用椰糠做基质,完全隔绝了土壤,从根源上切断了土传病害的传播途径,这是我们无土栽培新技术种出来的‘金疙瘩’!”孟凡强十分骄傲。“这种姜外形美观、农残风险极低,非常符合国际市场要求,自去年试种成功之后,我们今年又加大了种植面积。”

在该镇报喜坨村村南,村民孙丽正在地里收获生姜,伴随着锄姜机驶过,泥土翻滚,成排的姜块如宝藏般破土而出。身后的姜农们紧跟而上,他们弯腰、拾取、抖泥,动作迅捷而熟练,“种姜投入大,每亩成本得2万多元,但收益也相对其他农产品更高。”种姜5年,从最初的盲种到如今的种植经验不断丰富、种植技术不断升级,亩产逐年递增,孙丽感触颇多,“我们村近三分之一农户以种姜为生,村民最怕的就是‘姜瘟病’,影响收益不说,出现‘姜瘟’的地也无法继续种姜了。”

记者了解到,除了风险可控,无土栽培通过滴灌系统精准供给水肥,还可以大大降低投入成本,延长生长周期。这项技术的成功,不仅是新军屯镇生姜产业的一次技术革命,更将成为撬动地方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的新支点,为该镇打造“冀东优供生姜产业化基地”注入强大科技动能。

近年来,新军屯镇锚定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将生姜产业作为产业振兴核心抓手,以“建体系、延链条、创品牌”为主线,持续推动生姜产业从传统种植向现代化、产业化转型,成功打造“冀东生姜之乡”特色名片。“丰润生姜”荣获2023年度“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产业)10强”。2024年,全镇生姜种植面积达3.8万亩,产量19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1.4亿元、纯利润6.84亿元,产业规模与效益同步提升。全镇已培育生姜专业合作社26家,其中省级示范社4家、龙头企业3家。产业影响力获得国家及省市农业部门高度认可。

“无土栽培技术的成功,不仅是我们产业体系升级的缩影,更是我们践行新发展理念的体现。”新军屯镇党委书记刘长春表示,该镇将以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为目标,继续扩大无土栽培等新技术的应用规模,推动“生姜+文旅”“生姜+电商”深度融合,让“丰润生姜”这块金字招牌享誉全国,走向世界,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秋风送爽,姜香四溢。在新军屯镇,这片曾经依赖传统耕种的土地上,科技的力量正让古老的产业焕发新生。一颗颗在无土环境中茁壮成长的“金姜”,正承载着农民致富的希望,描绘出一幅产业兴旺、乡村宜居、农民富裕的壮美画卷。

编辑: 李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