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唐山三友集团有限公司电池级碳酸钠智能立体库内,工人正在进行试生产操作。河北日报记者 郑雪靓 摄
河北日报客户端消息(记者 郑雪靓)纯碱、化纤、光伏原料……为何都来自同一片渤海湾?10月28日,在唐山曹妃甸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一座依托海洋资源优势崛起的现代化工业集群——曹妃甸海洋化工特色产业集群,正通过一条条循环产业链,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描绘着向海图强新画卷。
这里形成了脉络清晰的三大板块:上游,长芦盐区的海盐生产基地之一的南堡盐场提供基础原料;中游,以唐山三友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两碱一化”(纯碱、烧碱、化纤)生产,将海盐的价值放大;下游,氯气等副产品被充分利用,衍生出有机硅等高附加值产品。

图为河北南堡盐场有限公司的工人正在操作扒盐机。河北日报记者 郑雪靓 摄
在南堡盐场,广袤的盐田在阳光下闪烁着银白色光芒,工人正有序进行采盐作业。这些优质海盐作为核心原料,通过管道和运输网络高效输送到中游企业,是集群循环体系的起点。
集群的蓬勃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强力牵引。纵横的管廊、林立的塔罐、有序运转的生产线……行走在唐山三友集团有限公司的厂区,感受到的不仅是机器的轰鸣,更是一种资源在产业链条间高效流转的“呼吸韵律”。近年来,三友集团持续延伸盐化工产业链条,先后突破了排废浓海水深度歧化利用及电池级碳酸钠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了40余项高端产品,3项新技术列入国家科技计划,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也为集群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带动上下游产业蓬勃兴起。

图为唐山三孚硅业股份有限公司氢氧化钾厂区电解厂房内,工人正在日常巡检。河北日报记者 郑雪靓 摄
唐山三孚硅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集群下游的代表企业,其产品三氯氢硅、高纯四氯化硅、氢氧化钾等,广泛应用于光伏、光纤、精细化工、半导体等前沿产业,引领集群向化工新材料领域不断拓展。
在竞争激烈的化工领域,唯有创新方能行稳致远。集群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发平台,与多所高校保持紧密合作。数字化转型同步推进,目前上云企业61家,工业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升。依托华为大数据中心等平台,智能制造体系正在形成。“共享工厂”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创业服务,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
唐山三友化工公司创新管理部副部长马红表示:“我们将持续深耕海洋资源利用,加速传统盐化工产业向战新产业、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发展的步伐。”
目前,唐山曹妃甸海洋化工特色产业集群已聚集企业106家,从业人员2.1万人,产品远销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营业收入达到316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