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30 10:26:54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河北日报

唐山市持续推进“爱心爸妈”结对关爱志愿服务体系升级

唐山市持续推进“爱心爸妈”结对关爱志愿服务体系升级

从“一对一”到“全周期”的温暖接力

□河北日报记者 高珊 师源

在唐山,有这样一群特殊的“爸妈”,他们以爱为名,跨越血缘,用温暖的臂弯为困境儿童筑起避风港。

从最初的“一对一”结对,到如今“多对一”组团守护,唐山市妇联持续推动“爱心爸妈”结对关爱志愿服务迭代升级,打造出全周期、系统性、深层次的帮扶体系。

10月24日,唐山市古冶区“爱心妈妈”郑盛兰(右一)与孩子们一起画画。 河北日报记者 师源摄

这不仅是一场爱的接力,更是一次精准的“续航”,让那些无助的孩子重新燃起希望,让成长的梦想有了美好的方向。

汇聚多元关爱合力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小雪,看阿姨们带啥来了?”

10月26日一早,志愿者郭善芳一行三人,拎着大包小包,推开了玉田县北王庄村一户人家的门。

15岁的小雪应声从屋里走了出来,看到郭善芳三人,眼睛一亮,露出了甜甜的笑容。她不再是两年前那个躲在墙角、一言不发的女孩。

小雪是这户人家的大女儿,她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这个家庭很特殊,父亲是植物人,母亲患有精神类疾病,三个孩子一度无人照料。

郭善芳是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玉田县支公司工作人员,和其他两名志愿者都是玉田巾帼志愿者“爱心妈妈团”的成员,共同照顾着包括小雪在内的10名困境儿童。

郭善芳细心地帮小雪试穿新买的夹棉校服,志愿者陈井营和李玉齐则走进厨房,一人拌馅、一人和面。中午,她们要给孩子们包饺子。

如今,在唐山,这样的“爱心妈妈团”共有81个,为困境儿童提供关爱陪伴、物质帮扶、心理疏导、家庭教育等服务。

“过去,总有爱心人士自己出钱出力帮助这些孩子们。个人力量毕竟有限。现在我们把这些爱心人士组织起来,组成爱心团体,各展所长,让孩子们得到更加周到的照料。”唐山市妇联主席许超介绍。

2023年以来,唐山市妇联广泛动员社会爱心人士、公益组织、企事业单位等结对组团,截至目前,全市1415个“爱心爸妈”集体和个人与1334名“三类儿童”(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结对,实现动态全覆盖。

团体的力量,正在渐渐显现。

今年暑假,在“爱心妈妈”姜玉婵创办的逐光图书馆里,举办了一场温暖的图书分享会。“爱心妈妈团”成员单位——中国农业银行唐山分行邀请客户家庭的孩子和他们帮扶的困境儿童并肩而坐,共同聆听《爱的教育》,分享阅读感悟。

“爱在你们的生活中是什么模样?”阅读活动的主讲人是金桥小学高丽铺校区校长杨凤娜,也是一位“爱心妈妈”。她像一名温润的引路人,引导孩子们思考。

“爱是老师的鼓励”“爱是阿姨送来的棉鞋”……孩子们用质朴的语言描述着自己对爱的理解。

在这场图书分享会上,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个人的奉献、企业的担当、家庭的爱心悄然汇聚,成了照亮孩子们童年的融融暖光。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爱心爸妈”的力量在不断叠加。

截至目前,唐山市、县两级妇联已吸纳爱心联盟成员单位57家、建立爱心驿站142个。孩子们走进图书馆、机器人产业园、消防救援站等,参加知识科普、红色教育等活动246场次。

提升帮扶服务质效

从“有困难就帮”到“按需精准帮”

在唐山市路北区妇联的档案室里,有40多本厚厚的“成长档案”。

每一份档案代表一个困境儿童,里面详细记录着他们的家庭情况、心理状态、学习进度和每次家访的细节。档案封面用红、黄、绿三种颜色标注,分别代表高度关注、中度关注和一般关注。

曾经,困境儿童的帮扶工作陷入过迷茫——带着慰问品频繁地入户走访,却没能真正触及孩子们心底的需求。

“有些失去父母的孩子,在爷爷奶奶或亲戚的照料下,物质生活尚可,他们更需要的是精神陪伴而非物质补给。”路北区妇联主席柏洁道出了其中的问题,也说出了工作方式的变化,“过去我们是‘有困难就帮’,现在是‘按需精准帮’。”

2023年,通过入户走访、摸排情况,路北区为全区40多名困境儿童建立“成长档案”。根据困境儿童的实际需求,路北区妇联将现有的“爱心爸妈”志愿服务团,划分为日常陪伴、心理疏导、家庭教育、法律维权、医疗健康、圆梦微心愿等6支队伍,实现“一人一档、一团一策”的精准帮扶。

这份“成长档案”,正是唐山市妇联不断提升困境儿童帮扶质效的缩影。

今年年初,唐山市妇联持续开展广泛入户走访,创新搭建困境儿童结对关爱信息管理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动态更新全市“三类儿童”结对关爱台账信息。

同时,全面推行“6+N”多元化关爱模式,在至少每月一次关心问候、每季办一件实事、每学期进行一次安全健康教育、陪伴参加一次亲子实践活动、过一个有纪念意义的节日、帮助实现一个微心愿等6项关爱的基础上,根据儿童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帮扶服务。

志愿者王艳玲和媛媛、哲哲两姐弟的故事,正是这种帮扶模式的生动注脚。

王艳玲一想起初次见到这对姐弟时的情景,就忍不住落泪。父亲去世,母亲离家,姐弟俩住在堆满垃圾的房子里,对谁都充满敌意。

王艳玲是神墨教育唐山分校校长,从事教育多年。她没有急于说教,而是从最基础的生活重建开始,帮他们打扫卫生,带他们洗澡、买新衣,请他们看电影……她耐心地一步步走进了姐弟俩的生活中。

慢慢地,变化发生了。媛媛从不愿意说话,到主动给她打电话分享生活;哲哲也开始学着规划时间,主动收拾房间……他们的生活态度越来越积极。

“帮扶,不是给钱给物就行,我们要读懂孩子们的心。”王艳玲说。

为了提升帮扶的专业性,唐山市妇联联合心理咨询师协会开通24小时心理热线,为“爱心爸妈”和孩子提供双向支持。同时,建立了“爱心爸妈+包联帮扶人+专业心理志愿服务队”的协同帮扶体系,全方位织密关爱保护网。

延伸关爱帮扶链条

从“阶段性帮扶”到“全周期陪伴”

“阿姨,我考上大学了!”

今年夏天,陈井营收到了小刚发来的信息,里面有一张录取通知书的照片。这个父亲残疾、母亲早逝的男孩,在“爱心妈妈团”的陪伴下,从高一时的腼腆自卑,成长为一名开朗自信的大学生。

在唐山,关爱不会因孩子年满18岁而停止。许超介绍,帮扶的孩子们虽然年满18周岁,但他们的成长之路仍充满挑战。为此,唐山推动关爱服务从“阶段性帮扶”向“全周期陪伴”延伸。

2024年起,唐山市妇联接连实施“向梦想冲刺”行动和“筑梦续航”计划。

在“向梦想冲刺”行动中,唐山市妇联为初三、高三学子提供“营养加油包”“精神爱心卡”和考前心理辅导。“爱心妈妈”手写祝福卡片,与孩子一对一结对,陪他们填报志愿、参观校园。

而“筑梦续航”计划则聚焦大学生群体。唐山市妇联联合女企业家协会、心理咨询师协会、市律师协会女律师委员会、中国农业银行唐山分行等,组建五个功能性妈妈团,提供职业引领、心理辅导、法律维权等服务。

小刚就是受益者之一。入学前,他收到“爱心妈妈”送来的助学金和一个新行李箱。入学后,农行“农情暖域”爱心妈妈团为他讲解反诈知识、理财技巧,还有心理老师帮他适应大学生活。

“我们不只是给孩子经济支持,更要给他们一个平台。”中国农业银行唐山分行副行长赵志敏说,该行将探索为困境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就业指导,带他们参与公益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

从初三、高三的“冲刺加油”到大学的“续航陪伴”,唐山用制度化的设计,打破了帮扶的年龄壁垒。截至目前,全市妇联组织已累计为84名困境大学新生筹集助学金24万元,为数百名青少年圆梦助力。

“‘爱心爸妈’提供的不仅是帮扶,更是一种温暖的传递。”许超说,“我们要让这些孩子知道,这个世界有人爱他们,他们值得被爱。”

编辑: 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