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30 14:34:55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环渤海新闻网

冀东民歌剧《长城脚下》首演 用乡音讲述长城脚下的家国情怀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 张惠琪)10月28日,唐山南湖剧院内,一部以深沉乡音与家国情怀撼动人心的地方民歌剧——《长城脚下》崭新呈现。该剧以流传百年的冀东民歌为主要音乐素材,通过长城脚下羊皮沟村薛家两代人在不同历史时期从军报国的故事,艺术化地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与融入血脉的爱国情怀。

《长城脚下》将故事背景设定在具有四百余年历史、相传由戚继光部属后裔形成的羊皮沟村。全剧以母亲“杏花”的回忆为线索展开:上世纪三十年代,敌寇入侵,她的丈夫薛二柱为保家卫国,毅然告别年轻的妻子和幼子,参军抗战并壮烈牺牲;二十多年后,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新婚不久的儿子“虎子”深受父亲精神感召,同样选择奔赴战场。两代人的选择,跨越时空,在长城脚下形成了关于责任、牺牲与传承的深沉回响。

整部剧目在艺术表现上探索创新、独具匠心,充分挖掘、整理并运用了珍贵的冀东民间音乐资源。无伴奏合唱《羊皮沟》、情感细腻的《蒲莲车》、欢快活泼的《对花》、情深意长的《送情郎》以及《捡棉花》等多首风格鲜明的冀东民歌串联出剧情的曲折走向。这些原生态的旋律,或高亢嘹亮,或婉转低回,不仅生动描绘出冀东地区的风土人情,更与人物的命运、情感紧密交织,成为推动剧情、抒发情感的核心力量,让观众在熟悉的乡音中感受到强烈的艺术共鸣与文化自信。

舞台呈现上,该剧将写实与写意相结合。长城这一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既是故事发生的具体地理空间,更是精神与信念的巍峨象征。结尾处,大屏亮出“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的字幕,点明了全剧的精神内核,引人深思。

据悉,此次舞台初次呈现后,主创团队将根据专家反馈进一步打磨提升,力求让这部植根于冀东沃土的民歌剧作感染更多观众。

编辑: 江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