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假在家的两天看完了张小娴的两本文集,每一篇文章篇幅都很精短,却总能将情感剖析得很透彻,仿佛她的文字就是你的心情,又仿佛世人对情感的认知全部都包含在那些简单明了的文字中了。
不期然地,便想起了自己身边的那些人,那些事——
一个男孩在他十七八岁的时候,喜欢上同班的一个女孩。女孩是班上的文艺骨干,家境也很好,追求她的男生不在少数。而男孩只是一个在异地求学的游子,男孩想,等我有了资格再告诉她我喜欢她吧。
就这样,男孩用三年的时间默默地关注着她,用自己的心悄悄地守护着对她那份纯洁的情感。直到毕业了,男孩望着即将离别的女孩还是什么都没有说。他只是默默地祝福她能够幸福快乐。他潇洒地挥手与她道别,如同每一个很普通的同窗一样。但女孩甜甜的笑容却定格在他的记忆深处,成为比任何一张照片都要久远的留影。
十几年过去,男孩与女孩再无交集。两个原本不同地域的人,就如同两个不同轨道的星星,偶尔交汇时互放的光亮对于男孩来说足够成为一辈子的追忆。但是对于女孩呢?也许她早已忘了当年曾有那样一个男孩吧。男孩虽然已经结婚生子,可是每当独处的时候,他的脑海仍然会浮现出女孩的身影,女孩成了他那段纯美年少时光的最佳代言。即使在他家庭发生变故、自己患病、生意失败的情况下,他还在心底为女孩祈祷,希望她能够永远不经历生活的苦难与风雨,永远像年少时一样幸福快乐。
因为当年的什么也没有说,所以女孩成为他心头永远灿烂的玫瑰,成为他床前永远皎洁的月光。他说他很想知道女孩的近况,却不想见到她,他只想知道她安好就好了。或许永久地保留着这份由距离产生的美感也是一件美丽的事情吧。一场不存在得失的情感会成为夜空永远灿烂的烟火,永不幻灭。
另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女孩。大学三年,她曾执拗的爱上了一个男孩,甚至勇敢地将这份情感公之于众。她以为他会感动,但她却高估了人类的天性,事实是他选择了逃避。
三年里,这场情感仿佛是她一个人在上演一场华丽的独角戏。而他和其他人一样,只是舞台下的观众而已。
毕业了,他如同长长地舒出一口气般对朋友说了一句:“我和她没有关系了!”女孩听闻后心想:我们曾经有过关系吗?
同样十多年过去,期间她和他见过几次面,她一直想问这个问题,但每次却又告诫自己:反正都过去了,何必再提起呢?反倒是男孩似乎还在意那场并未发生的爱恋,见到她仍会有不自在的感觉。此刻的女孩却仿佛突然释然了,每次总是一笑而过。尽管在她的心底始终保留着一道未解的谜题。
她说她很想知道答案,但其实她又已经知道了答案。因此,她宁愿保留那份想象——想象当年舞台下的他也曾动过心,也曾关注过她。那样,她就会觉得自己当时不那么傻了。这么多年在心里她一直都知道自己当初太冲动了,女孩子总该是矜持一些的,她怎么会那么大胆呢?这样一个傻傻不计后果的女孩,什么样的男生都会被吓跑吧……
也许正因为她的不按牌理出牌,才导致了男孩的退缩,但或许也正因为她这份大胆出位的表白,使得男孩总会在某一个瞬间想起她的与众不同来。那场不曾发生的爱恋,就像火红的玫瑰园中偶尔生出的一株蓝色妖姬一样,身价变得也就不同了。
其实所谓爱情的本身不过就是一场关于情感的美丽邂逅。有人停驻之后并肩携手而行,有人仅仅打个招呼,有人甚至连招呼也来不及打便擦肩而过。并肩的能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种浪漫长久的温馨,擦肩的能够在心灵的角落为对方留下一隅空间,未尝不是一种清浅恬淡的幸福。
无论是暗恋还是单恋,都是青春年少最美的风景,无论她或者他永远是当年的绝代风华。就像尘封在匣箧底层的珠宝,即便蒙尘,也仍旧会有熠熠光彩在暗夜里悄然绽放。无可替代的,不是某个人,而是那个人出现在彼此最好的芳华。(嘉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