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孕新机 振兴谱新篇
乐亭大黑坨村描绘和美乡村新图景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 金鹏 通讯员 肖丹阳)秋日的乐亭大黑坨村,古槐虬枝轻摇,李大钊故居的青砖灰瓦在阳光下愈显厚重。“蕙兰”巾帼宣讲队队长李秋梅正用乡音向参观者讲解:“全会说要‘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咱村的变化就是最好的证明!”作为李大钊的故乡,这个红色村庄正以鲜活实践诠释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落地。
红色基因的传承,在村里有着最生动的表达。清晨的李大钊手迹馆内,退休教师李云侠正带着孩子们抄写《青春》一文中的名句——“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全会强调‘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大钊精神就是咱的文明根脉。”他边教边说。村里创新推出“大槐树下讲故事”,将李大钊少年求学等事迹改编成生动的小故事在百年槐树下讲演,开展乡村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七个到户”宣讲,今年已累计开展活动110余次,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进田间地头。游客王女士深有感触:“不是刻板说教,而是跟着讲解员看故居、听故事,全会说的‘传承红色基因’在这儿看得见摸得着。”
产业振兴的图景在沃野上徐徐铺展。村东的1700亩精品果菜基地里,种植大户李静正忙着采摘墨绿的黄瓜。“以前愁销路,现在村党支部牵头搞‘党支部+客商+农户’模式,不仅有固定收购商,游客采摘还能多卖钱。”她笑着算起账,“今年一斤多赚一块二,这就是全会说的‘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村里还利用闲置场院,引进光伏发电项目,加上智慧供能项目,村集体年收入新增17万多元。驻村书记赵书明指着规划图:“我们正按照全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求,把红色旅游和绿色农业串起来,让乡亲们的腰包更鼓。”
乡村治理的创新让民心更齐。午后的村委会大院里,“街长”刘大爷拿着记录本核对垃圾清理情况:“我管的这条街12户,现在家家户户都自觉打扫好自家房前屋后,环境能不好?”村里建立“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网格,推出“街长制”管理模式,党员干部带头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20余件。村民李大叔对此赞不绝口:“前阵子家里水管故障,网格党员当天就联系解决了,这就是全会说的‘坚持人民至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村民们正练习毛笔书法,将家乡新貌写入诗歌中,用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涵养文明乡风。
夕阳西下,古槐的影子拉得很长。农户忙着给果蔬打包,志愿者在清扫街道,一幅和美乡村的画卷鲜活生动。村党支部书记范红立望着村容村貌感慨道:“全会指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我们就是要守好红色根脉,抓实产业发展,让大钊故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从红色宣讲到产业兴旺,从环境整治到民心凝聚,大黑坨村用一个个具体实践,让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正如村口的古槐年年抽新枝,这片浸润着红色基因的土地,正在新时代的春风里焕发蓬勃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