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6 07:49:32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向“新”而行 建设智慧绿色港口

曹港集团、曹港股份

向“新”而行 建设智慧绿色港口

记者 景立华

在曹港集团、曹港股份下属的曹妃甸港矿石码头股份有限公司,72吨的巨型抓斗从40米高空平稳降落,精准探入船舱抓取矿石——这里,曾创下1.31万吨/小时的铁矿石接卸世界纪录,如今仍在以创新与绿色为底色,书写着港口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这让我们的发展方向更坚定了。”11月3日,曹港矿石码头调度室主任、全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宋涛向记者坦言,团队将持续保持高研发强度,以创新为引擎,在曹妃甸港区智慧、绿色港口建设中不断添砖加瓦。

走进曹妃甸港生产协同指挥中心大厅,巨大的智控显示屏上,各码头货船的进港、装载、卸载、出港等作业数据实时滚动,船舶动态、货物吞吐、设备运行情况一目了然。调度人员轻点鼠标,即可查看所属码头的作业计划,指挥信息能直接下达至生产一线。“过去在作业现场靠经验,现在靠的是智能化算法。”宋涛的话,道出了港口的转型密码,而这一切,都源于他和技术团队一步步地自主创新。早在国内矿石码头堆取料机自动化技术尚未成熟时,他们就主动攻关,没有成熟经验可循,便从生产实际出发,量身定制符合设备工况的系统,将操作人员的经验与技术人员的创新深度融合,最终研发的堆取料机自动化系统,直接节约建设成本1200万元。后来,团队又向卸船机自动化系统发起挑战,面对抓斗防摇算法这一世界性难题,一度陷入困境。“当时我们决定‘归零’,重新建立模型、从头开始。”经过上千次数据采集与修正、无数次算法优化,宋涛团队终于攻克难关。

截至目前,宋涛创新工作室科技创新团队已凭借技术创新斩获国际发明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其中《一种新型桥式卸船机作业方法》还获得国际发明专利授权。依托创新工作室,宋涛带领团队完成技术改造百余项,创造效益1.5亿元,自主研发的堆取料机自动化系统与卸船机自动化系统,累计直接节约成本3300万元。

创新驱动发展,绿色引领未来。在曹港矿石码头的充电站旁,成排的电动重卡正有序在直流充电桩旁充电。“自2021年启动充电站建设以来,我们已建成25台直流快充桩,每日可满足超400辆电动设备及车辆的循环充电需求,至今已完成充电5000万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约4.2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曹港矿石码头技术保障部部长张其锐介绍。如今,曹港集团、曹港股份所属各码头都在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助力“零碳港区”建设:共投用200余台新能源自卸车、110台新能源铲车,配套建设64座充电桩,绿电采购量超5721.3万千瓦时;曹港弘毅码头、曹港矿石码头、曹港联运码头实现岸电设施全覆盖,并创新实施“双免一优先”政策,积极激励船舶使用清洁能源。

在绿色集疏运体系建设上,曹港集团、曹港股份同样成效显著。截至2025年9月底,其铁路运量突破800万吨,新能源车运量突破2260万吨,绿色集疏运占比达83.08%,有效降低碳排放。

向“新”而行,逐绿奋进,是曹港集团、曹港股份干部职工在向海图强、发展海洋经济之路上的不懈追求。曹港集团、曹港股份党委负责同志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系统谋划。集团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将主动担当、锐意进取,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紧紧围绕“十五五”发展目标,大力推动公司向智、向绿、向新发展,以过硬作风确保全年重点工作落地见效,将传统工业的厚重底蕴与数字时代的创新活力完美融合,绘就现代化港口的智慧新图景。

编辑: 穆俊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