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7 08:01:31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田间埂上纾民忧 乡村沃野展新貌——唐山市政府办公室“四下基层”工作组帮扶曹妃甸三农场纪实

田间埂上纾民忧 乡村沃野展新貌

——市政府办公室“四下基层”工作组帮扶曹妃甸三农场纪实

记者 张薇 通讯员 郑晓云 李百强

深秋的曹妃甸区三农场,田野铺金,村舍整洁。2025年11月12日清晨,薄雾还未散尽,市政府办公室下沉工作组组长、市政府秘书长胡维刚便带领组员,再次踏上这片他们深耕近八个月的土地。工作组的足迹遍布农场的会议室、田间地头、村民家中,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回应期盼,在基层一线书写着“四下基层”的生动答卷。

上午9时,三农场党委会议室里,一场紧凑高效的调度会正在进行。“半年多的帮扶成效显著,但群众的期盼没有终点,我们要把短板补得更扎实,把长效机制建得更牢固。” 胡维刚的话语掷地有声。

田间深耕:产业造血兴乡村

上午10时,三农场南常坨村的板蓝根种植基地里,药材已经收获,空气中还弥漫着淡淡的药香。三农场书记孙卫江站在田埂上,介绍着这片曾经闲置的土地如今的蜕变。“你看这10 亩地,以前荒草丛生,现在种上了板蓝根,不仅美化了环境,还能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这都是工作组帮我们蹚出来的好路子。”

市政府办下沉工作组进驻后,发现村里不少土地因缺乏规划长期闲置,而村民有发展产业的迫切需求。为此,工作组牵线搭桥,创新构建“政府办+农场+村集体+企业”四方协作机制,引入北京同仁堂唐山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专业技术指导,选定板蓝根作为主导品种,配套种植果树和绿化树,打造生态立体种植体系。

“从选种、种植到销售,工作组全程跟进。” 孙卫江指着不远处的晾晒场说,“今年的板蓝根已经收获,工作组早就帮我们联系好了收购商,后续还计划推进规模化种植和深加工,让小药材变成大产业。”不仅如此,针对农场主导的水稻、水产产业,工作组同样尽心尽力,联系优质销售渠道、邀请专家提供技术指导,用精准帮扶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推动帮扶从“输血”向“造血”稳步转变。

入户慰问:温情关怀暖人心

工作组一行走进残疾户丁友林的小院,老丁因肢体不便,生活多有困难。工作组此前刚帮他修缮了屋顶,整理了电线,这次又为他带来了生活用品。市政府办下沉工作组副组长、市支重中心四级调研员谷雨握着老丁的手,询问他的身体状况和生活需求,仔细查看家中的生活设施。“家里的电线还安全吗?冬天取暖有没有问题?”

这样的温情场景,在三农场的各个村落不断上演。自进驻以来,工作组始终把困难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在全国助残日期间,联合市残联、社会爱心人士等多方力量,对60余名重点残疾困难群众开展全覆盖走访慰问,送上生活物资和慰问金。走访中得知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卢某因手部残疾无法劳作,急需一床被褥,工作组当天就购买厚实保暖的棉被送到其家中。卢某接过棉被时,眼眶顿时湿润了。此外,工作组还为特别困难家庭发放500元慰问金,建立“一户一策”帮扶台账,每季度回访一次,动态掌握群众需求。

为切实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问题,提升乡村医疗服务水平,4月24日,工作组联合唐山市中医院、曹妃甸区第三农场党委,在第三农场卫生院开展“送医下乡”大型义诊活动。活动现场,市中医院肺病科、肝胆外科等多个重点科室20余名业务骨干,组建专业医疗团队,采取定点义诊与上门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为500人次农场职工群众进行诊疗。其中,医护人员专程前往利民养老院为61名住院老人诊治,还深入5户失能老人家中提供入户诊疗。一位得到诊治的老人表示:“以前去市里看病要花一整天,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找专家,政府真是把好事办到了我们心坎上!”

一次次上门走访,一声声贴心问候,一件件民生实事,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了困难群众的心田,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饮水变迁:清澈甘泉润民生

午间,工作组来到三农场村民张美华的家中。正在做午饭的张美华拧开厨房的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汩汩流出。她接了一壶水,笑着说:“以前可不是这样,水管子老化得厉害,流出来的水常带着绿膜,烧水做饭都得先沉淀半天,洗件白色T恤都会变颜色。”

张美华的话道出了曾经三农场村民的共同困扰。农场5个村及1个居委会的自来水主管道已运行20余年,老化锈蚀严重,水质浑浊,影响着村民日常生活。工作组走访得知这一情况后,迅速与农场党委研究解决方案,确定了“短期清洗治标、长期换管治本”的工作思路。

5月8日至12日,工作组组织专业力量,投资5万元对10公里全域主管道进行彻底清洗。施工期间,工作组每天到现场督导进度,协调解决施工难题,确保清洗工作高质量完成。“现在做饭、喝水都放心多了,感谢工作组为我们办了这件大实事!” 张美华的客厅中还养着一缸锦鲤,她开心得溢于言表:“现在水多清亮啊,鱼都精神。”

更让村民们期待的是,拟投资1000万元的管道改造项目已纳入曹妃甸国债计划,不久的将来,老化的主管道将被全部更换,村民们将彻底告别“绿水”困扰,长期喝上“放心水”。清澈的甘泉不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质量,更滋润了党群干群关系,让“四下基层”的成效看得见、摸得着。

线缆整治:清朗天际展新颜

在三农场主街道旁,社区书记丁建春正拿着一张老照片介绍情况。照片里,电线杆上电线、网线、电话线杂乱无章,如同“蜘蛛网”缠绕交错。“以前这些线缆乱拉乱接、垂落松弛,不仅影响美观,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丁建春感慨道,“遇到刮风下雨,大家都担心线缆掉落触电,孩子们在街边玩耍也不放心。”线缆乱象是三农场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涉及电力、通信等多个部门,协调难度大。

工作组进驻后,将线缆整治列为重点民生实事,发挥统筹协调职能,联合市通信办及联通、移动、电信、广电等运营商开展专项整治。7月下旬,工作组组织召开专题部署会,明确“规范架设、清除废弃、安全美观”的整治标准,划分6个责任片区,实行“一日一调度、一周一通报”。为了推动问题彻底解决,工作组干部一趟趟跑部门、一次次做协调,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如今的三农场道路上,经过整治后的线缆整齐划一,沿着统一的线路规范架设,蓝天下视野清爽开阔,一排排白色村舍门前种植着柿子树,绘制成了一幅美丽的乡居画卷。丁建春指着归拢后的线缆说,整治工作不仅提升了乡村环境颜值,更消除了安全隐患。

自进驻以来,市政府办下沉工作组在三农场累计开展7项惠民实事,从“送医下乡”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到修缮破损道路打通出行“堵点”;从打造中草药种植示范园激活产业动能,到关爱儿童成长搭建城乡互助桥梁,工作组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锐意进取的奋斗姿态,把“四下基层”的要求落到实处。

“‘四下基层’没有终点,服务群众永无止境。”工作组将继续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四下基层”的优良传统传承好、发扬好,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让党的旗帜在基层高高飘扬。

编辑: 江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