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建设农业强市目标 有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记者 梁赞英
11月20日,唐山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唐山答卷系列主题第七场新闻发布会,展示了“十四五”时期我市农业农村事业发展成就。
“十四五”以来,全市农业农村系统锚定建设农业强市目标,有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2024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691元,较2020年增长7004元,第一产业增加值661.1亿元,较2020年增长67.69亿元……全市粮食产能稳步提升、主导产业基础愈加坚实、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颜值”与“品质”大幅提升,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亮眼答卷。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稳步推进
“‘十四五’期间,我市实施高标准项目94个,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40.27万亩。2024年以来,我市创新实施‘以奖代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累计投资7650万元,对2.5万亩2018年以前建设的高标准农田进行了全面改造提升,亩均投资3060元以上。”市农业农村局二级调研员阚永康详细介绍了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带来的显著成效。
经济效益——通过项目建设,项目区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结合合垄增地,小麦单季种植面积增加15%,粮食产量至少提升15%,每年每亩种植成本减少200元,粮食收入增加200元,灌溉成本减少100元,这一成果直接惠及当地超1.1万名农业人口。
社会效益——在工程管护层面,严格落实基础设施与水利设施长效管护机制,确保工程的长效运行,保障投资效益最大化。项目建成后,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周边村集体积极响应,目前已在丰南区签订农事托管服务面积超10万亩,有力带动区域农业协同发展,成为周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典型示范。
生态效益——在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改善方面,依据全程机械化作业场景需求,对项目区域内的灌溉系统、田间道路和电力设施进行系统性全面升级与完善,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缩短耕作时间,增强项目区应对极端气候的能力,为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打下坚实基础。另外,节水增地省工效益尤为突出。通过大力推广移动式水肥墒药一体智能化灌溉技术,亩均单次灌水量低于30立方米。相比传统大水漫灌,节水50%以上、节电45%以上、节省人工95%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在节水农业、科技农业方面做文章,进一步提高建设标准,建成旱能浇、涝能排、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根基。”阚永康说。
村庄面貌村民生活持续改善
近年来,我市乡村建设以“十百千”工程为依托,按照和美乡村示范片、精品村、提升村建设标准分类推进。截至2024年底,全市累计创建省级和美乡村示范片区10个,建成1282个省级和美乡村、174个示范村;创建58个市级重点片区、580个市级精品村,提升村实现全覆盖。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提质增效。截至2025年9月底,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已达96.8%;累计完成农村公路改造3438.7公里;行政村基本实现光纤宽带、4G网络全覆盖。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全市累计改造农村卫生户厕116万座,普及率达72.62%;3431个村庄完成生活污水治理;构建“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县集中处理”的垃圾治理体系,配备保洁人员1.66万名、设置垃圾收集点1.74万个,8个垃圾焚烧发电站合理布局。
“我们将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舒适度、基础设施完善度、公共服务便利度等,以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基础设施完善为重点,激发内生动力,实现村庄面貌和村民生活的普遍改善。”阚永康表示。
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
除了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依靠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十四五”期间,我市锚定“稳规模、提质量、增效益”目标,以“强优势、补短板、促提升”为路径,全力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2024年,我市水产养殖面积75770公顷,水产品总产量57.4万吨,较2020年增长7.9万吨,实现产值237.2亿元,均位居全省首位。
推进渔业绿色发展。累计创建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1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9个、省级以上水产健康养殖场98个。争取资金6319万元,对2.77万亩池塘进行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系全省唯一。
构建优良水产种业体系。国家水产种业阵型企业3家,全省第一;省级以上水产良种场16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水产供种繁育基地3家,基本涵盖了中国对虾、红鳍东方鲀等我市主要养殖品种。截至目前,我市水产新品种半滑舌鳎“鳎优1号”、中国对虾“黄海6号”、红鳍东方鲀“天正1号”通过国家水产新品种审定,填补了全国半滑舌鳎没有新品种的空白,红鳍东方鲀国家破难题阵型品种实现零的突破。
强化渔业科技支撑。持续深化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校合作,赵法箴院士工作站落户曹妃甸,全省首个中国海洋大学国家级科技小院在我市挂牌,研发出国内第一款红鳍东方鲀育种芯片“鲀芯1号”,并产业化应用。大力发展海洋牧场,国家级海洋牧场7家,覆盖海域面积4250公顷,以海洋牧场为重点,新建6760个网箱。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以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为核心目标,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创新渔业经营模式,健全现代渔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大力发展循环渔业、生态渔业、设施渔业,推动养殖、捕捞、水产品加工、休闲渔业及物流业等深度融合、协调发展。”市农业农村局发展规划科科长刘林信心满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