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罗米克:打造陶瓷智慧工厂新标准
记者 韩冬

工作人员正在查看设备。记者 徐慧 摄
“这台陶瓷滚压设备换产品,只需一键操作,3分钟就能从圆形瓷盘切换到方形深杯,传统产线半天的活儿,在这儿就是‘眨个眼的工夫’!”在位于高新区的斯罗米克智能机器(唐山)有限公司展厅,总经理助理贾萌萌的解说声伴着机械臂“嗡鸣”传开。淡青色瓷坯在智能轨道流转,机器人完成成型、上釉全流程,AI品控系统0.1秒内揪出釉裂、气泡——这是“北方瓷都”以科技赋能传统产业的缩影,其陶瓷智能系统已成为16个国家陶瓷厂的“超级大脑”。
从原料精炼到釉彩喷涂,95%工序由“机器人军团”完成,从根源避免人工误差。“以往人工操作高压注浆系统,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质量参差不齐。”贾萌萌介绍,如今智能辅助系统指挥机器人作业,劳动效率提升40%,成品率提高30%,彻底改变了传统生产模式。
其自主研发的陶瓷滚压系统效率极高:传统产线切换产品需停工半天,斯罗米克方案仅需一键操作、更换滚头模具,各类造型产品皆能高效生产。“转轴移动、滚头角度由智能装置精准控制,像灵活的变形金刚。”贾萌萌说,公司与国内外一流企业深度合作,引入先进机器人与视觉识别技术,让设备拥有“AI 大脑”,可自动调取专用程序,大幅降低操作难度。
推动生产智能化的同时,斯罗米克守护陶瓷文化根脉。在唐山瓷谷展区,贾萌萌展示的故宫雕金茶具复刻品,以纳米级描金技术还原传统色谱,24K本金误差仅0.03毫米;莫妃瓶上的工笔花鸟,经拓扑算法优化窑变色料轨迹,即便历经岁月,调用数据与纹样就能“重生”,实现千年窑火“数字永生”。
我国是陶瓷发源地与日用陶瓷生产大国,但传统产业长期受劳动密集、效率低下困扰。斯罗米克董事长吕宣儒敏锐察觉产业需转型升级。此前,国内多家一次烧成工艺陶瓷厂因浸釉工艺问题,产品品质难提升,纷纷向斯罗米克求助。
吕宣儒带队深入广东某陶瓷厂调研,8个月设计出自动喷釉方案。试喷初期,高温素瓷托架致土坯底足受损,团队7天研发新型托架解决;产品烧制后因坯釉结合差开裂,她多方请教,20 余天、数十次尝试后,用喷釉前先喷高压雾化水破解。后续团队调整参数、增设烘干区域,最终实现每班2万件良品产量。
“历时11个月,我们开创陶瓷行业新装备与新生产方式,获客户认可。” 吕宣儒表示,这项技术两年间带来大量订单,还成功申请专利,成行业工艺升级关键突破。
凭借技术创新,斯罗米克已成陶瓷智能装备领域领航者。公司每年将销售收入30%投入研发,现拥有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2021年,其联合国家陶瓷行业工业设计研究院、华为云、中国移动及高校,打造世界首创的5G日用陶瓷智慧工厂数字化产线,目前已在福建落地,将实现智能工厂标准化、模块化建设,为全球陶瓷行业提供可复制的“智慧工厂模板”。
从国内到国际,斯罗米克影响力持续扩大。自2010年起,公司重点推进陶瓷工厂“交钥匙工程”,截至目前,已推广至墨西哥、伊朗、孟加拉等16个国家,产品和服务覆盖全国陶瓷产区及亚洲、北美等地,让中国陶瓷智能技术走向世界。
“打造世界陶瓷智慧工厂新标准,是我们的初心与愿景。”吕宣儒表示,企业成长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培育,唐山作为传统陶瓷与智能科技融合的创新高地,政府提供政策扶持、资源对接等保障,助力斯罗米克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加速技术迭代。
“目前针对唐山市场开发的‘装窑’机器人,即将进入设备生产阶段;与高压电瓷厂合作开发的高压电瓷棒型绝缘子切割系统已小批量投入使用。” 吕宣儒说,未来,斯罗米克将继续深耕陶瓷智能装备领域,加快设备迭代升级,为唐山陶瓷产业向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