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润唐山 惠民戏飘香
——第十三届评剧艺术节绘就文化新图景
张曦 周枫
唱念做打诉人间百态,戏韵悠扬暖百姓心田。第十三届评剧艺术节正在评剧发源地唐山火热进行。经典新编好戏连台、惠民举措直达基层、青春力量接续传承,这场兼具传统底蕴与时代活力的艺术盛会,正让百年评剧在燕赵大地上焕发勃勃生机。
守正创新 老戏新唱焕生机
剧目创新是评剧绵延发展的核心密码,本届艺术节上,传统与现代的碰撞绽放出别样光彩。中国评剧院带来的新编评剧《雷雨》,以原版话剧为蓝本,嵌套序幕与尾声让剧情更完整;演员在矛盾爆发节点加入内心独白式唱段,将周朴园的严厉、周萍的挣扎等人物情感刻画得入木三分,尽显评剧在表现人物内心方面的独特优势。唐山观众熟知的评剧名家孙路阳在剧中饰演主角周朴园,这位陪伴评剧艺术节走过十三届的“老熟人”,早在2000年首届评剧艺术节时,就凭借《祥子与虎妞》中祥子一角斩获优秀表演奖。从孙路阳演绎的祥子到新编《雷雨》中的周朴园,经典角色与传统剧目交相辉映。
长春演艺集团评剧院的原创现代评剧《燕子来时》聚焦乡村振兴主题,用鲜活的北方方言与“俏皮嗑”,讲述驻村书记带领村民发展绿色产业的故事,让观众在贴近现实的剧情中感受黑土地的生活质感。现代评剧《新的长城》则以虚实结合的舞台美术为特色,搭配LED屏呈现的壮丽山河与特效动画,将皮影、冀东民歌等地域元素融入其中,营造出沉浸式抗战氛围。
薪火相传 青春力量聚人气
中青年演员挑大梁成为本届艺术节的亮眼风景。
11月11日,中国评剧院新编评剧《雷雨》在唐山大剧院精彩上演。近三个小时的戏份里,饰演鲁四凤的唐山籍青年演员王维,以清亮婉转的唱腔与灵动细腻的表演,将角色对爱情的纯真憧憬、对亲情的复杂情愫以及梦想破碎后的悲恸演绎得淋漓尽致。她精准拿捏人物情绪起伏,与孙路阳等老艺术家的对手戏张力十足。演出结束后,这位“唐山小老乡”为迟迟不愿离场的观众清唱《花为媒》选段,熟悉的旋律瞬间引发全场跟唱,将剧场氛围推向顶点。
石家庄市评剧艺术中心《凤厨》剧组的年轻团队——演员的平均年龄仅25岁。24岁的张映琰将女主人公杨凤羽演绎得鲜活立体。年轻演员的新鲜演绎,不仅为传统剧目注入活力,更成功圈粉年轻观众。老一辈艺术家手把手指导年轻演员、带领中生代演员一同传承评剧原汁原味的韵味;同时结合当下流行元素,让评剧更接地气,成功吸引不少年轻人关注。
文化惠民 好戏免费进万家
评剧根植群众,艺术节的生命力在于百姓的参与度。本届艺术节坚持惠民为本,提前公布演出剧目与时间,面向全市免费发放演出票,把优质文化资源真正送到群众家门口。11月14日早上9时刚过,唐山大剧院售票厅内就有不少市民赶来等候十点开始的免费领票活动。帮老母亲领票的刘世宇手持《燕子来时》《杨三姐告状》两张票兴高采烈:“我妈就爱听这呔腔呔调,这么好的戏送到家门口可不能错过。这次评剧艺术节体现了文化惠民,免费看戏让咱老百姓乐开怀。”
除剧场演出外,艺术节还新增了折子戏专场,汇聚北京、辽宁、河北等地院团的经典选段与原创小戏,《胡风汉月》《赵一曼》《姐弟争爹》等演出赢得现场观众一致好评。同时,千场评剧经典影片放映让广大群众都能参与其中,实现艺术与百姓的双向奔赴。
异地赴约 盛赞唐山戏韵浓
这场艺术盛会不仅点燃了本地观众的热情,更吸引了外地戏迷专程而来。来自天津的评剧爱好者王淑芬特意乘高铁赶来唐山观看演出。“我追评剧几十年了,每届评剧艺术节都会来看几场大戏,今年又专门过来赴这场艺术之约。”她笑着说,“唐山的评剧氛围太浓厚了!从免费领票的贴心安排,到剧场里观众们的专注投入,都能看出这座城市对评剧的热爱。演员们的表演更是没话说,唱念做打都透着专业,尤其是《燕子来时》把乡村故事演得特别真实,方言听着也亲切。”
从经典新编到惠民演出,从青年接力到异地赴约,第十三届评剧艺术节以守正创新为核、以文化惠民为根,让百年评剧在传承中发展、在普及中繁荣。这场浸润着人间烟火的艺术盛会,不仅书写了评剧艺术的新篇章,更让文化之美滋养着每一位市民的心田。正如戏迷王淑芬所说:评剧节的精彩演出,让唐山这座城市更有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