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7 10:31:00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当创意遇上沃土 让转化结出硕果

当创意遇上沃土 让转化结出硕果

——“北京创意 唐山转化”科技成果场景汇活动侧记

记者 张薇

初冬的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大厦却暖意融融。一场以“北京创意 唐山转化”为主题的科技成果场景汇正在这里铺展。这不是普通的供需对接会,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创新策源地与产业承载地的深度对话,是“北京研发”与“唐山转化”双向奔赴的生动实践。

科技成果的价值落地,从来离不开创新源头的滋养与产业土壤的培育。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制高点,集聚了清华大学等顶尖高校的智力资源,沉淀了前沿技术的创新成果。唐山则凭借完备的工业体系、丰富的应用场景,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理想沃土。此次场景汇的举办,旨在推动北京科技成果向唐山精准转移转化,加速“北京创意 唐山转化”落地见效,实现两地创新资源共享、产业优势互补的共赢发展。

活动现场,思想的碰撞与合作的热忱交织升温。企业成功案例分享环节,唐山百川机器人共享智造工厂总经理赵辉展示了“龙头企业+资源共享”的模式。“我们提供制造、采购全链条服务,已助力多家北京企业缩短产品落地周期,这就是‘唐山制造’的效率优势。”他坦言,“高校擅长0到0.8的原型创新,我们就补好0.8到1的转化缺口,这就是合作的意义。”河北鹰眼智能科技公司董事长袁鵾则分享了鹰眼智能与清华大学的合作经历,从技术研发到产品落地的全过程,彰显产学研协同的强大力量。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案例,成为现场最动人的注脚。正如与会专家所言,北京的研发优势在于算法和核心技术,唐山的优势在于成熟的供应链和制造能力,这种“1+1>2”的协同效应,正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密码。

没有冗长的客套,需求与成果发布环节成为精准对接的“桥梁”。中冶重工、华安百唐、旭华智能等唐山企业代表直面技术痛点,清晰发布研发需求。

随着高校团队相继登台,现场成为直击实际难题的技术攻坚竞技场。清华大学黄必清教授团队带来的工业视觉技术,恰好击中唐山企业的痛点——钢铁堆垛盘点难的问题,纺织行业花纹布缺陷漏检问题,他们的技术都可以精准解决。“唐山的钢铁产业规模大,我们的技术在这里能发挥最大价值。”黄教授的话,道出了研发团队对落地场景的渴求。北京交通大学房海蓉教授的分享更具冲击力,团队研发的大型复杂工件加工装备,曾助力国家重点工程。如今,这项技术正计划与唐山企业合作,应用于本地大型装备制造,“唐山的重工业场景,能让我们的技术从航天领域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北京智慧”的结晶,与唐山企业的实际需求高度契合,为产业升级提供了坚实支撑。

签约环节的启动,让协同从“意向”变为“行动”。协同创新机制正式落地,唐山百川与北京云顶信达、北京百瑞客等企业的签约,涉及机器人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领域。为何这些企业愿意牵手?北京云顶信达副总经理黄东的话很实在:“唐山有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我们的软件技术在这里能快速找到应用场景,比在其他地方单打独斗效率高得多。”

暮色渐沉,活动进入尾声,会场内的交流仍在继续。企业代表与高校专家围坐畅谈,合作框架在深入沟通中愈发清晰,刚达成的合作伙伴,已开始规划技术落地的时间表。从“北京创意”到“唐山转化”,这场跨越百余公里的牵手,书写了协同发展的新篇章。未来,随着协同创新机制的不断完善,随着更多创新资源的跨区域流动,必将有更多科技成果在唐山落地生根,创新之花在双城的沃土中结出丰硕的共赢果实。

编辑: 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