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报纸的"知、爱、偎"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我知《唐山劳动日报》,因为我曾是《唐山劳动日报》社的一名学生,也是《唐山劳动日报》在部队的一名忠实读者和业余通讯员,与《唐山劳动日报》打了30多年的交道。就拿编辑对通讯员来稿的处理来说,报社的编辑们向来是只认稿件不认人。记得在报社学习期间,编辑们跟我聊过这样一件事:基层一位通讯员夜里点着煤油灯(当时山区未通电)在一年多时间里为《唐山劳动日报》写了400多篇稿件,连他爱人给他去买酱油的钱也用于买稿纸了。他的执著精神感动着报社的每一名编辑,但由于稿件缺少“份量”,一篇也没给“照顾”采用。可见编辑们对稿件的选用把关是很严的,同时对通讯员每一篇来稿的处理都是精心负责的,所以《唐山劳动日报》才深受读者喜欢。
我爱《唐山劳动日报》,因为《唐山劳动日报》是助我成长的阶梯,也是我工作中的好帮手。在报社学习的半年多时间里,我这个对新闻报道一窍不通的“大头兵”跨进了新闻报道工作的门槛。回到部队后,我运用在报社所学的知识,每年在各级报刊刊稿达70篇左右,使我所在部队跨入了新闻报道工作先进行列。我也连续5年被上级评为优秀业余报道员,3次荣立三等功,并被部队提了干。此后由于组织需要调入部队政治机关工作,我逐渐成为机关的“笔杆子”。走上团领导岗位后,我利用搞新闻报道工作所具有的独特“眼光”和灵感,大力培养和宣传典型,搞活了团队建设,大大提升了团队的知名度。
我偎《唐山劳动日报》, 因为《唐山劳动日报》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记得我在长沙军校学习期间,订阅报纸不太方便,就让我爱人将《唐山劳动日报》征订后从唐山寄给我。为了方便写稿,我在“知天命”之年学会了电脑,现在又学会了上网。近期我在《唐山劳动日报》刊登的《旅游消费陷阱有多深》、《打造宜居靓城要靠我你他》等10多篇稿件,都是结合本职工作和日常生活挖掘采写出来的。《唐山劳动日报》不仅提高了我的工作能力,也丰富了我的精神生活。我打心里感谢《唐山劳动日报》。(白兴明) |